新华网长沙4月4日电(记者刘非小)当长沙一中高2000级4班陈远等7位女同学把“青少年早恋心理”作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专题时,一些老师们感到“震惊”,有人觉得如此敏感的话题还是避开的好。但校长在征询了心理老师的意见后,认为应该让学生正视青春期问题。
去年以来,长沙一中实行全开放式素质教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让学生自主选题、自由论证、自己选择指导老师或指导专家。记者翻阅了高2000级“研究性学习”课题登记表,发现学生们以社会问题调研为主,对于社会关注的青少年问题,如早恋、偶像崇拜、出国留学低龄化、中学生消费心理、减负与素质教育、电脑游戏的影响、娱乐新闻的影响、流行事物与时尚的影响、国内外家庭教育的差异等,学生们都有选题;对下岗、环境污染、生态保护、城市规划与建设、商家与顾客的沟通等社会问题,学生们也显示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试图通过调研来探寻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
同学们在调研后认为,青春期的一些问题,实际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现象,成人应以平常心对待,只要加以科学引导,一般都会稳妥解决。“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的彭健老师说,她与其他老师们一样,没想到学生们的兴趣如此广泛。她认为,学生的调研受自身局限和各种外部条件的制约,结论不可能全面、科学,学校对这个课程的考评重点在于参与过程中学生所得到的感受和磨炼。如参与早恋调查的一个女学生,开始面对男同学“问这么细,你是不爱上我了”的调侃十分窘迫,后来不仅悟到应对类似情况的“策略”,还懂得了如何让同学们说出心里话。
彭老师介绍说,从学生的选题方向看,女生比较切合实际,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喜欢从身边发生的事情中去探求结果;男生则关注科学技术,甚至有些异想天开,如“第十大行星之迷”、“核能研究”等选题尽管他们目前无法驾驭,但学校不加干预,而是让他们在实际调查中领悟“学无止境”。
彭老师还说,刚开课作家长动员时,家长们担心研究课程会影响学业,还担心孩子们上当受骗。学校充分考虑了孩子们外出后可能遇到的情况,严格规定外出调研一定要报告指导老师。历时一年多的第一期课程圆满完成后,老师和家长们共同感受到孩子们心智的日益成熟,看到他们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方面有了可喜变化;不少学生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后,也更加理解老师和父母对自己成长的良苦用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