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9日电(记者刘万永)今年秋季开学时,全国不少中小学学生、老师和家长将不再受危房的惊扰,因为越来越多的安全教室正在兴建和交付使用中。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自2001年实施以来,原计划中央安排的专款30亿元分两年下拨,为加快工程进度,2001年已经下拨26亿元,危房改造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将拨付预留的4亿元,用于对实施情况好的地区进行奖励和解决“工程”实施中出现的特殊问题。
解放前的祠堂庙宇、“干打垒”的房子基础沉降、墙体开裂……在农村地区,相当一批中小学教室是这样的危房。大量危房的存在,不仅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也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确保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切实改善基础教育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国务院决定由教育部、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各安排10亿元,共30亿元,从2001年起在全国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以基本消除现存中小学危房。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陈伟光说,“工程”实施的原则之一是“牢固、实用、够用、方便学生”,不搞“花架子”和“锦上添花”,确保校舍建筑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本着这些原则,截至2002年3月,纳入“工程”的26个省(市、区)利用国家“危改工程”、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地方自筹资金开工的项目学校共计27909所,施工总面积达2467.29万平方米,其中,已竣工项目学校19095所,已竣工面积1429.8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4.02亿元,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有了安全、实用的教室。
陈伟光说,我国现有中小学55万所和大量教学点,1981年到1991年,全国中小学危房占校舍总面积的比例从15.9%降到3%左右。根据全国危改办审定和统计,纳入中央“工程”专款补助范围的26个省份,将有14853所中小学危房得到改造,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工程”总投资为52.73亿元,预计可改造1700万平方米校舍。但现有资金只能解决部分危房,而且危房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全国尤其是农村地区危房改造的任务依然艰巨。
据介绍,今年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求进一步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秋季开学前绝大部分“工程”项目能够交付使用,年底前要全部交付使用;将加大对“工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竣工项目进行审计,查出的问题要严肃处理。同时,各地要结合农村税费改革,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拓宽经费筹集渠道等,力争建立一个中小学危房改造良性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