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本报热点新闻工作室接到群众反映,在今年的中考招生中,费县的高中录取分数线比去年提高了40多分,不仅计划外招生的学生要交钱,就是计划内招收的大部分学生,也必须交高额捐资助学款才能上学——
周学丽流泪了——爸爸可能不让我上学了,我想出去打工
17岁的周学丽是费县芍药山乡中学一名聪明、文静的女学生,平时考试成绩一直稳居班里前5名,考高中、上大学是她最大的愿望。7月25日,已经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她却愁得流下眼泪——由于她的中考成绩比当地教育局划定的统招分数线低3分,要想上高中,她除了交纳2800元的学杂费外,还必须再交纳6000元的捐资助学款!
更让她感到愁苦的是自己的弟弟周学鹏也收到了高中录取通知书,并且也同样必须交6000元的捐资助学款。
看着家中破烂的院墙,周学丽难过地说:“我们家很困难,爸爸可能要让弟弟复读一年,不会再让我上学了,我想出去打工……”
这是记者在费县调查采访时见到的一幕。据了解,今年和周学丽同一个村的6名中学生都面临着和她相似的境况。
“捐资助学”啥标准——校园里挂着一张捐资告示
7月25日,根据群众举报前去调查的记者刚刚走出费县火车站,就遇到了几位等生意的出租车司机,在和他们交谈中得知,当地确有捐资助学一事。他们说这个事情在当地群众中反映非常强烈,纷纷表示愿意为记者提供帮助。
在他们的帮助下,记者首先来到了费县南部山区的芍药山乡,这个乡是当地有名的贫困乡镇。在芍药山中学,记者找到了正在休假的赵东坤校长。据他介绍,芍药山乡中学今年全校中考只考上了73名高中生,而去年参考人数基本相同却考上了104人。今年与去年相比考试总分并没有增加,但全县大部分中学考上高中的学生比去年都有所减少。赵校长承认,今年考生录取数减少的确与录取分数线由去年的429分一下子提高到471分有一定关系,但对于捐资助学的标准问题,敏感的他不愿正面回答。
那么今年的捐资助学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呢?
记者来到城北乡中学,在那里见到了这样一份《告示》,原文如下:
凡被一中、二中、实验中学录取的考生,缴纳捐资助学款说明:
一、计划内录取的考生(471分以上被正式录取的考生)
1、500分以上的考生免交。
2、490—499分的考生交1000元。
3、480—489分的考生交1500元。
4、471—479分的考生交2000元。
二、计划外录取的考生(指300分—465分的考生)
1、400—465分的考生交6000元。
2、350—400分的考生交8000元。
3、300—349分的考生交10000元。
4、300分以下的考生一律不录取。
……
(466—470分为中专录取分数段—编者注)
那么今年到底有多少考生不需要交纳捐资助学款呢?一位中学老师向记者透露,今年500分以上、不需要交纳任何捐资助学款的学生全县只有700多人,其他被录取的3000多名高中生全部要交纳数额不等的捐资助学款。
据了解,去年费县中考,也对计划外招收的学生收取了数目不等的赞助费。但是收取对象是计划内录取的2800名考生之外的学生,而今年计划内录取的500分以下近两千名考生却没能幸免。
更令人奇怪的是,学生和家长交纳捐资助学款时,不要说是发票,就是收据也得不到。一位刚刚在费县一中交完钱的学生家长对记者说:他们不给我们也不敢要,有人问起,他们就说开学再给。
教育局如是说——
这是借鉴外地经验
那么每年的中考招生计划是如何确定的,捐资助学范围和数额又是如何确定的?7月26日,记者来到了费县教育局进行采访。
负责此项工作的普教科的同志告诉记者,今年全县录取的高中生比去年稍微减少,其中统招生大约2500人(去年统招生为2800人)。教育局的同志承认,在今年录取的高中生中,只有不足800名的500分以上的考生没交赞助费!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今年的录取分数线比去年提高了40多分时,教育局的同志解释,一个原因是今年的考试题比去年的难度有些降低,同时他也承认,试题容易这一原因只能使总体上考生的录取成绩比去年提高20分左右。
记者询问每年的招生数量等计划根据什么来确定,得到的回答是根据办学能力。据了解,费县招收高中生的主要3所中学一中、实验中学、二中报给县教育局的计划分别是16、16、6个班,而实际上他们的招生数量分别达到了20、20和12个班。并且每个班的人数大都是七八十人,加上职业高中招收的几百名高中生,今年高中招生达到4000名左右。也就是说,在今年的中考招生中,仅高中招生就有3000多名考生要交纳数额不等的捐资助学款。
问起为什么要如此大规模收取“捐资助学款”,教育局的同志回答,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落后,财政收入较低,无法满足办学的资金需求。他们本着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原则,在借鉴周边县市经验的基础上,扩大和提高了捐资助学金的范围和数目。对于当地群众是否能承受得起,教育局的同志认为,收取这些捐资助学款,当地的群众应该能承受得起,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然而,记者在与几位学生家长交谈时,他们认为费县地处沂蒙老区腹地,近几年经济虽有所发展,但相对与其他县市来说,还属于经济落后地区,再加上今年费县又逢春季大旱和麦收前的水涝,这笔数目不等的“助学金”对于当地大多数家庭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必然使得部分学生因此而离开校门。
有的教师认为当地乡村基础教育薄弱,师资力量差,农村学生相对基础较差,这样的招生政策和收费标准,会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因交不起赞助费而辍学,或再复读。而复读生又挤占了在读初中生的位子,因为教室有限、师资有限,必然造成在读初中生的失学或辍学,长此以往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据了解,像这种变相提高入学门槛的现象,在我省不少城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