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高考”时节,人们又纷纷扯起“应试教育”的话题。“应试教育”何时休?百结千缠万因由。
你看,这边厢,有关部门正在为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努力制止“排队现象”;那边厢,某报却在大肆炒作,硬是把“队”排到初中升高中的学生身上!一不小心,人们就会把社会和家长们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看作是“应试教育”存在的合理前提。实质上,以片面发展人的应试技巧为目标的教育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应付“考试关”而不惜以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代价的教育现象,甚至是为了确保一小部分学生能够跨过“考试关”而不惜放弃大部分学生的教育现象,在表面上,在短期内,似乎是“满足”了社会、“满足”了家长的需求,而从长远来说,从本质上来说,却是一种掩人耳目、炫人心目的“泡沫现象”。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评价教育领域这些“泡沫现象”呢?笔者以为,它直接影响到人才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即使视之为危害国家利益、危害社会利益的犯罪行为,也实不为过。鼓噪而起,失去理性的盲动,曾经让历史为之付出过沉重的代价。关于“应试教育”问题的讨论,应该是怎样,不应该是怎样,已经扰嚷纷纷多少年了,现在,该是社会冷静下来,让教育界人士自己理清思路,让教育遵循自身的理性轨道发展的时候了。这是对教育专业性应有的必要尊重,说教育是一门专业,谁也不会反对。但当出现谁都以为自己是专家,谁都以为自己提出的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良策这些现象的时候,结果就具有悲剧色彩:或者教育根本就不是一门专业,因为谁都可以对它横加指责和干预;或是教育沦落了,因为它的专业性受到了无情的蹂躏。一旦教育的专业性得不到保护,情形就像人们可以蔑视一切物理学、建筑学的科学原理,可以随意轻率地议论甚至决定如何修造一座桥梁、如何建筑一座大厦那么可怕。失去了专业保护,“教育”这座通向未来的“桥梁”,这座造福后人的“大厦”,将会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呢?让全社会都来尊重教育的专业性,对教育持有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这才是能够真正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
近年,广东在高考中率先进行的“3+X”的改革,人们可能只知道是考试科目发生了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当中蕴含着的深刻意义———从原来强调“教育对人的选择”进步到尊重“人对教育的选择”,这种在考试科目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在教育价值观念方面所发生的微妙变化,并非那么容易为人们所觉察,所接受。当高考中增加了“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时,它对整个人才培养链条所产生的影响,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全部显示出来。目前国家以“政府行为”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作用到整支教师队伍,全面体现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要求之中,仍需时日。这些正在悄悄地发生着的改革和变化,其意义,正如某种产品的广告词所说的:“奇迹不会即刻出现,但是真的发生了!”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应试教育”的现象,是一种厚重的历史积淀,不是说要停就可以马上停下来的,即使我们在猛拉“刹车杆”,它还会依赖着一股渗透在我们民族文化深层意识中的惯性顽强地滑动。时至今日,出现了对“应试教育”的制动与对“素质教育”的全面启动两种历史现象并存的局面。我们不但要加大刹住“应试教育”的力度,更要加大启动“素质教育”的力度。从这种意义上说,启动“素质教育”的力度,直接决定着我们制动“应试教育”的力度。当我们全面体现“X”科目的选择性意义,全面领会“综合科目”的培养要求,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就会从中催化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产生一支新的教师队伍,实现一种新的教育理想。所谓此消彼长,当“素质教育”千帆竞发的时候,“应试教育”就会成为一艘“沉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