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跨越城乡教育差距 乡村父母进城陪读
2002-10-22    李峨

字体大小:

  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学校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

  乡村涌动陪读潮

  “你要找陪读的?到这儿算找对地方了。”近日的一个傍晚,当笔者来到吉林省舒兰市铁东街道办事处时,50多岁的居委会主任李香兰指着办公室对面成片的平房告诉笔者。

  住在舒兰一中附近的铁仁小区的一多半孩子家都在农村,他们的父母为了陪他们上学在这里租房住。

  亮甲山乡东兴村4社的农民贺翠叶租的房子紧挨着舒兰一中。贺翠叶是今年从老家过来的。她的儿子去年以全乡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舒兰市一中。儿子来城里一年后,她和丈夫也来到了城里。

  贺翠叶的小院里堆满了木柴,两间平房面积很小,除了两铺炕已经剩不下什么地方了,厨房实际上是个过道,只能容下一个人在里面转身。贺翠叶家每月要为这房子付出100元的房租。这家人仅靠贺翠叶的丈夫拉三轮车挣钱维持生活,100元是笔不小的开销。

  为了省钱,他们平时吃的、用的都尽量简单。贺翠叶说,进城一年,她没买过一件新衣服。

  贺翠叶在农村的家有3间大瓦房,她和丈夫还开有小卖店,算得上是个小康之家。

  了解当地情况的铁东街道办事处的小吕说:“三四年前,来这里陪读的家长还不算多。可是这几年,来陪读的不仅有高中生、初中生的父母,甚至还有小学生的父母。陪读户在流动户中的比例能占80%以上。铁丰小区60户流动户中,陪读的就有40户。这些农村来的父母住这里,吃的、住的、用的,都不及在农村的家中。可是为了孩子,父母们一个个都在这儿硬撑着。”

  陪读,乡村父母无奈之举?

  贺翠叶的儿子在考上舒兰一中前,成绩一直在全乡名列前茅。按说,舒兰一中有宿舍,孩子住宿完全可以,但思虑再三她和丈夫还是来了:“一个半大小子一个人在城里,我害怕他学坏,况且没人在生活上照顾他也不行。”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虽然陪读的家长都有苦衷,但也有各自的理由。“乡里学校的教学水平不高。想让孩子学外语,可学校里没有英语老师;想让孩子学电脑,学校不开计算机课;想给孩子找个音乐辅导班,没地方去找……”“我们乡镇的初中,一年能考上舒兰一中的也就那么一两个,有时甚至一个也考不上。我们孩子要想上一中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呀!可是,把孩子送到城里来念书情况就不一样了,城里教学条件好,考上重点高中的希望要比农村大多了。”“俺家孩子从二年级起我就把他送到城里来了,我和孩子他爸粗算了一下,把孩子从小学培养到高中,借读费、房租费还有伙食费等等一共得10万元。虽说是笔很大的开销,但孩子他爸说了,只要我把孩子陪好了,这钱花得再多也值。你想,我的孩子学得好,不花钱就能上重点学校,这不也等于我挣钱了吗?”“从这几年的陪读来看,我是来对了。让孩子从农村到城里来念书,除了教学质量不一样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脱离了农村的环境,见了世面。我女儿上小学刚进城时,过马路都直害怕,看到楼房都新奇,见着生人连话都不敢说。可现在,她见着谁都敢上前打招呼,性格也开朗了。孩子的这种进步在农村永远也学不到。”

  在陪读大军中,除了孩子的父母,还有一些是孩子的爷爷、奶奶。郭树生,一个68岁的老退休教师,在孩子的要求下,他们专门来城里给孙女做饭。

  可以说,能下决心进城陪读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农村学习都不错。这些父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培养前途才从农村迁到城里来的。“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俺们不敢说,可该为孩子做的俺们都做到了,心里也就没啥遗憾。”

  专家质疑陪读热

  就一些地区的家长陪读热,笔者采访了吉林市教育学院从事教育学研究的副教授张连和。张副教授分析说:

  当前教育的不平衡是造成农村父母进城陪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不仅表现在教学条件上,更表现在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环境上。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就业门路、就业渠道要比城里孩子窄许多,要想跳出农门,惟一的途径就是读书。应该说,在我们经济条件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这种流动是正常的。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当今农民重视文化、尊重人才意识的提高,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陪读对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来说,在生活上能得到良好的照顾,在行为上能得到约束和引导。然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陪读并不值得提倡。

  首先,陪读现象会造成生源的流动,这样农村的生源会越来越少,老师也会跳槽,从而导致农村的薄弱校越来越薄弱,而城里学校却人满为患。

  另外,陪读的家庭如果原来条件好的,支撑下去还比较容易;如果家里最后弹尽粮绝,到时不仅家长压力大,孩子的精神压力会更大。这种压力在孩子小的时候显现不出来,一旦他长大懂事,能承受住家庭为他付出如此之大的重压吗?

  还有,现在农村父母进城陪读基本上还只是限于在生活上给孩子以关照,在学习上帮不了什么忙。一些陪读的母亲由于在城里只是给孩子洗衣做饭,缺乏同别人交流,几乎与社会脱节。而一个与社会脱离了联系的母亲,又怎能教孩子为人处事之道呢?

  此外,这种保姆式的陪读极易造成孩子依赖性强、适应性差以及不善交际等人格缺陷。

  因此,农村父母进城陪读,在照顾孩子生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生活、生存能力的培养。要好好想想怎么陪,为什么陪,陪孩子的同时家长又应该做些什么。这些问题想不好,便盲目地涌向城里陪孩子读书,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有多大好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四不靠”地区教育的困境和希冀
· 山东莱西:教育局建“局长在线”
· “绿色教育”构建教育公平体系
· 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 上海电大成为上海市终身教育平台重要支撑
· 现代教育的双重使命
· 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
· 北京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教师俩人一电脑
· 聚焦我国农村教育发展 全民教育展览开幕
· 丁兴富:信息化颠覆传统大学教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