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专家建议:假期不要成为学生们的“第三学期”
2013-01-21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认为

假期不是“第三学期”

  日前,新疆哈密市花园乡下花园学校和该市九中的各族孩子们一起欢乐度寒假,参观博物馆。(蔡增乐 摄)

  假期要让孩子得到身心休整

  寒暑假是针对孩子生理、心理特点所安排的阶段性休整时间,是具有科学性的教育时间分配。在教育中,假期的设立绝不是让孩子从学校教育出来后还去接受层层加码的教育,而是让孩子进行阶段性总结,从而在学习阶段、学习层次、学习内容提升前获得必要的身心休整。

  但如今大多数家长认为寒暑假这么长的时间浪费了太可惜,孩子的学习要抓紧,于是将孩子的假期变为“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在假期中安排书法、舞蹈、美术、音乐等兴趣班,还有不少则干脆让孩子预习下一学期的内容,孩子假期中的负担丝毫不逊于在校期间。

  培养情趣、养成习惯、认识社会是更重要的学习

  从根本上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要靠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其所提供的基础性、公立性的教育资源应做到平等均衡,让优质的教育设施和师资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减轻家长忧虑。

  与此同时,家长也必须转变观念,降低期望,抛弃世俗观念中的成功,给孩子真正的幸福。正因为想成功,所以家长只关注学业,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是全方位的。假期除了休整,还是孩子培养情趣、养成习惯、认识社会的好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放假其实是一种更重要的学习。

  接触社会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家长应该让孩子在寒假中多接触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全国各地有很多宝贵的年俗文化遗产,带孩子回老家感受一番,或者带孩子逛逛庙会、赶赶大集会等。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会服务,像美国青少年在假期时往往选择去社区义务劳动,高年级生还会去零售商店打工,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寒假中拿出些时间来做义工,进入社区或敬老院进行社会服务,那么他们在接触社会中所经历的事情会使其受益终生。

  假期是行为习惯训练好时机

  可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行为习惯训练。孩子放假不用上学,也不能让他们补觉补到昏天黑地,假期的放松不等于放任,更不等于放纵,家长要对孩子有要求、讲规范,因为假期恰恰是训练孩子的黄金时期。

  陆士桢认为,应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的教育方法,在阅读中和家长一起认真地看书、一起认真地讨论,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而言其实大有裨益。

  要避免假期中的不良倾向

  要注意避免几种假期中的不良倾向。第一是家长为孩子安排很多兴趣班,让孩子们刚摆脱课堂的枷锁,又投身补课的洪流,假期的休整作用完全被忽视,孩子的身心遭遇提前透支;第二是因为孩子上学期间的忙碌,家长容易出现补偿心理,在假期特别是过年期间,让孩子无节制地看电视、玩游戏,这种补偿不能随意随性,家长对孩子的行为需要进行适度约束;第三是孩子容易在寒假初期疯玩,将作业堆积到最后时刻“突击”完成,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假期时间安排上制定计划,并督促他们完成,这不仅是作业完成与否的问题,更是对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赵婀娜 刘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合理安排假期需科学指导
· 假期成留守儿童监管“真空期” 莫让安全“失守”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防范假期学生溺水事故的预警通知
· 湖南:假期共享实训基地 名校实训课堂搬进高职
· 假期取舍:是学?是玩?如何调配?
· 记者调查:中小学生被各类假期提升班“绑架”
· 假期学校不补课:高兴了孩子 愁坏了家长
· 高校“超长假期”让学生无所事事半年闲
· 大学生假期实习需提高警惕 三成实习生遇骚扰会报警
· 中秋假期高速路不免费通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