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月24日,教育部公布《2013年工作要点》指出,开展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规范社会补习机构和补习行为。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在1月4日下发的《关于做好2013年寒假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规定:公办中小学不得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补课收费,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利用寒假开展好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然而,假期补课风潮,却并没有因此而止步,甚至愈演愈烈,在学生和家长那里,寒假正在固化成为“第三学期”。
1月26日,北京市中小学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寒假。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叫停各式各样的课外补习、培训、辅导,但孩子们并没有迎来轻松的假期,他们甚至来不及喘息,就匆匆被裹挟到新一轮的学习比拼中,习惯性地开始了“第三学期”的生活。
学生寒假补课忙
北京市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小坤,这个寒假一共上了4个课外补习班,分别是新东方的托福词汇。学而思的化学、数学和物理竞赛班,整个假期都排满了。北京市平谷区的史女士告诉记者,她女儿上高二,高一暑假曾在培训机构补习英语,这个寒假也会再去补,此外还会在一位老师家里补习数学。上高三的谢同学说,记得初中几乎每个假期学校的老师都会组织补课,现在再没有这种学校出面的补课班了,但班上几乎每个同学都报社会上的培训班,补习较弱的科目。
记者登录一些培训机构的网站,看到他们推出的2013年寒假及春季学期的“寒春班”正在火热报名中,涵盖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课程,还有高中数理化竞赛班,指导学生参加自主招生的高端班等。班级大都显示名额已满,或者剩余名额不多,可见参加补习的学生不在少数。
除了集中进行英语、数学等学科培训,各培训机构还有开发和拓展青少年素质的一些课外班,如绘画班、彩陶/黏土班、硬笔书法班、滑雪营、大满贯网球营、美食烹饪营、国际游学营等等,其丰富程度,确实很吸引家长乃至学生的眼球。
补课何以被固化
为什么寒假补习如此火热?学生牺牲假期休息,奔走于各类补习班之间,到底是老师、家长的要求,还是学生自愿?
小坤告诉记者,寒假期间他几乎所有同学都在上课外班,反正呆在家里也约不到人玩,不如索性去课外班,休息的时候还能和朋友一起聊天。“在我们学校,考试之后大家都会问彼此的年级排名,如果考砸了会被大家嘲讽,这时自己就会想一些办法,光落实课内的知识肯定没有办法成绩特别突出,所以就要靠课外班。”在小坤看来,学生都上课外班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理由是,考试肯定会考一些没学过的东西,而且有时候老师进度比较快,这时候上一些课多做一点题也是好的。
谢同学说,记得有一年寒假参加过一个国学基础体验班,是在国子监的古殿里面上课,特别好玩儿,学习古代的东西,并亲身体验。虽然是大冬天,没有暖气,但大家都很喜欢,每天相约去上课,也能弥补假期里的空虚和无聊,课程结束,三五个好朋友一起逛街、吃饭,那个冬天的记忆很美好。
作为一名家长,史女士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在学校学习就足够了,不用上任何的补习班,假期就是孩子最轻松的时候。她也知道孩子心里不想补课,但一想到将来的高考,就觉得“还是补补合适”,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补课,自己的孩子不补,就会有压力,老怕自己的孩子赶不上人家,“他们年级第一名的都补课,她就更得补了。”史女士认为,现在这种人人都补课的情况很不正常,孩子太累了,家长的压力也太大了。
另据记者了解,除中学生外,很多小学生的家长也为他们报名参加寒假托管式学习班,“我们双职工家庭,工作压力很大,白天都不在家,寒假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总是不放心,也没人陪他玩儿,还不如放在托管班,那儿有老师照应,孩子也多,大家一起玩儿,让他学会如何与人共处。”一位家长表示。
看来,补课不仅是补“课”,还成为大家在假期的一种独有的生活方式。
如此补课值不值
相比学生、家长在寒假补习问题上的矛盾和纠结,在校老师的态度,似乎显得明朗一些。北京市某重点中学初中二年级的班主任刘老师表示,他并不主张在假期里还继续加重孩子们的负担,俗语说“有张有弛”,就像一条橡皮筋,拉得太紧了,就该松一松,而不是加码地拉。他还表示,其实社会上补习班讲授的内容并不能和他们的教学内容对接,学生家长应避免盲目为孩子报班。就他所带班级的情况来说,学生成绩的好坏与是否参加补习班,没有必然联系。
当记者问及若无补习班,学生寒假如何安排时,刘老师说,学校会组织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课题由学生自行选定,自主调查,假期结束后提交实践报告,希望借此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但他也提到,现在提倡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如果有同学很喜欢比如乐器、舞蹈、体育等项目,希望利用假期时间拓展练习。当然,怎么参加,参加什么,家长要和孩子商量,依他们的兴趣而行。
但培训机构的人却不这么想,一位曾在培训机构当过老师的硕士研究生告诉记者,培训机构讲授的东西,确实是紧扣北京市小学、初高中教材,因为国家禁止公办学校教师为学生补课,但确实有些孩子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无法消化,而成绩较优异的尖子生又觉得课堂上学的让他们“吃不饱”,培训机构恰恰可以满足各种程度学生的需求。
看来寒假成了“第三学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假期,学校放假,补习班就成了学校职能的替代者,学生在其中不仅是学,还有玩,既是学习场所,也是社交需要。但我们从中还是看到了家庭和更应该承担这种职能的一些社会机构的缺位。社会是否有充足的公共设施,比如社区运动、娱乐场所,公共图书馆,青少年宫等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家长如何能处理好工作与照顾孩子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是利用假期时间开展亲子教育,培养感情,还是忙于事业,将孩子再度送入“第三学期”……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共同思考。(记者 王庆环 通讯员 冯颖 徐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