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关注中小学生减负:减负能否做到“一盘棋”
2013-04-09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北京三位初中教师发问:会不会谁减负谁吃亏?课内减了课外补怎么办?

  减负能否做到“一盘棋”

  ■本报记者 蔡继乐

  3月28日下午,在北京一零一中学信息中心的一间会议室内,一个名为“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小型专题研讨会正在进行。

  自从日前北京减负“八条禁令”出台后,一零一中学高度重视并付诸行动。学校成立了4个初一年级减负课题组,分别是调查组和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实证组。短短两个小时的座谈会,让记者印象最深的是3位实证组组长的发言,3位年轻老师在介绍完各自小组的调研情况后,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出他们对减负的困惑。

  语文组陈树成老师在发言结束前,非常郑重地向来参加研讨会的海淀区教委和区教科所的领导发问:“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非常支持市里和区里的减负政策,但是,关于减负我有三点因惑。”

  “我的第一个困惑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必须相应减少课本知识的量,而这个量到底有没有标准?”陈树成说。他担心,如果学业知识点不减少,也没有标准,那么减负政策到底能坚持多久,就要打个问号了。

  针对社会上有专家提出,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分层布置作业的做法,陈树成也有困惑:“对学生分层,有没有标准化的数据,如果没有,我们要对学生分层布置作业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科学性。”

  与参加座谈会的不少家长一样,陈树成对减负的最大困惑是:学生减负能否做到所有的学校都能“一盘棋”?陈老师的言下之意是,如果不能保证所有学校都减负,那么,当这一届学生到了将来的升学考试时,就难免会出现“谁减负谁吃亏”的现象。

  “再说,要想从根子上减负,必须真正下决心改革中考制度。”陈树成说,“我曾亲自做过中考试卷,虽说题目难度不太大,但题量却相当大,我埋头快速答题,也只能勉强在规定时间内答完。这样的试题分明就是鼓励学生解题要熟练,如何才能做到熟练,只有反复做题,这不是变相鼓励题海战术吗?”

  尚晓嫚老师领衔的数学组在初步实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减负增效”的六条措施,即“精讲解时间,增作业效率;精提高技巧,增思考时间;精讲授方式,增互动时间;精知识教学,增评价时间;精教学调控,增激励表扬;精作业布置,增题型训练”。

  但是,在汇报结束前,尚老师也同样提出了她对减负的困惑,她说,减负因人而异,应当承认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量,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重,而有些能力强的孩子就会觉得很轻松,如果政策过于强调“一刀切”,是否缺少科学性?

  英语组的纪志杰老师在发言时中气十足,他是从保证课堂效率、严格控制作业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教育、布置个性化作业、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学习英语、改进作业评价方式等六个方面进行汇报。他说:“鉴于初中生积极活跃的特点,教师可以把书本中的知识搬到生活中来,让学生开展短剧表演,模仿课本交际情景。这种活动形式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英语学科可以少布置书面作业。”

  不过,即便是对减负充满信心的纪老师,在发言结束前也很认真地提出他对减负的困惑:“如果学校都按照市里和区里的要求落实减负政策了,但是,家长们却在课余给孩子报很多课外辅导班,怎么办?而这种情况似乎有了苗头。”

  “为什么要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那么满?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学生每天开开心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副校长程翔在总结时的反问发人深省。

  《中国教育报》2013年4月8日第2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关注中小学生减负:学校减负了 家长为何更累了
· 教育部长谈中小学生减负:要科学设计教材难度
· 教育部推广教育质量评价新体系让指挥棒“绿”了
· 关注中小学生减负:减负的前提是学生乐学会学
· 咋破教育难题 规划纲要颁布后"减负"如何成真
· “减负”不精准,会导致家长负担加重
· 基础教育"减负",有人想过高等教育的危机吗?
· 连云港赣榆区“三项清单”为学校减负
· 李志民:精准“减负”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
· 减负为什么会遭到家长的反对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