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议"打砸学校"事件:校园戾气不能止于道德谴责
2013-09-25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校园戾气不能止于道德谴责

  “千人打砸校园”事件不过是三人成虎的臆断,但学生砸食堂却是不争的事实。“封闭式管理”太严也好,食堂饭菜口味太怪也罢,凡此种种,果真到了需要“揭竿而起”的地步吗?事实上,网上网下的叫好之声里,处处氤氲着可疑的丛林法则和霸王逻辑。

  今天的校园,固然早已不是“温良恭俭让”的私塾,但法治与契约仍是底线。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这里有温情的责任,也有严肃的权利——学生的权益要保护,学校的利益也不能遭受无妄的戕害。这才是一种对等的权责关系。

  当下,有两点是肯定的:一者,程序正义是目的正义的前提。打砸不是证明有理的合法路径。今天的中国,不能希求每个人都成为“以德报怨”的圣人,不过罔顾法制、以暴易暴,最终伤害的是无辜良善,阻滞的是社会安宁。一些在网上叫好的看客们,恐怕还是抱持着李逵式思维,停滞在“水泊梁山”里泥足不前。然而,若凡事交由暴力来决断,难保今天的支持者不会成为明天的受害者。二者,打砸校园不是学生表达诉求的唯一路径。在今天的教育版图上,学生权益的彰显有很多可选择的路径,并非除了腹诽就要诉诸暴力。网络监督也好,投诉举报也罢,私力救济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动辄“愤然出手”,情理或法理而言,真值得同情并理解吗?

  今年夏天,有一些历史敏感词正在“脱敏”:抄过老师家的山东文化局退休干部刘伯勤,因举报而致使母亲被枪毙的安徽人张红兵,打过老师的河北邯郸退休宣传干部宋继超……先后向文革中伤害过的人道歉忏悔。曾经,狂热而不假思索的迷信盲从,酿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今天,当我们的孩子举起板凳桌椅,在群体极化的狂欢中孤注一掷,到底是该理性棒喝还是纵容鼓励?答案不言而喻。

  辜鸿铭曾经评价中国人的性格,说“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中国人拥有“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戾气已成为时代大患。蹙着眉头,睥着眼色,拧着嘴角,微笑蒸发,善意凋零——这就是2013年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中国式表情”。今天的戾气,更多的不是基于权益思维的正义之气,而是基于暴力逻辑“坏脾气”。校园里的他们,迟早是社会上的“我们”,让孩子懂得远离戾气、拒绝戾气,就得认得清底线、守得住规矩。就此而言,打砸校园之恶,不能止于道德谴责。(邓海建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观察:打砸学校 谁该反思?
· 议"打砸学校"事件:网络时代的校园更需呵护
· 议"打砸学校"事件:封闭圈养扼杀学生天性
· 警惕“打砸学校”事件中的“正义狂欢”
· 各方观点:热议“打砸学校”事件
· 教育部回应“学生跑步取暖”:已要求地方迅速解决中小学供暖问题
· 四川规范学生资助信息公示
· 各地鼓励学生创业,方法如花样绽放
· 北京市学生资助政策盘点(本专科教育阶段)
· 四部门发布通知要求 确保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