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家庭教育不能“去中国化”
2014-12-29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制图 张鹏

家庭教育理论体系要有中国特色

  今天,整个社会都比较浮躁,很多家长也心浮气躁,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而将主流文化、道德的教育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汲取精华,继承、发扬,使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国家、地区长期封闭,往往会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盲目自满;而一旦开放,又往往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产生民族虚无、民族自卑的思想,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这是常常发生的历史现象。

  对于外国的文化,要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理直气壮地大胆学习、借鉴,为我所用。与此同时,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认真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具有生命力的精华,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也是非常必要的。二者不能偏废,家庭教育尤其不能“去中国化”。

  在这个大背景下,提出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研究这个课题,尤为重要。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制约,也要为经济基础服务。家庭教育也是教育,也属于上层建筑,也要为经济基础服务。

  以往,人们只关注家庭的生产、生活职能。其实,家庭不仅是生产单位、生活单位,也是文化、道德的载体,承载着传递传统文化、道德的历史责任。

  几千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道德一直延续到今天,家庭功不可没。在传统社会,学校教育并不发达,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入学读书,家庭教育成为保存、传递传统文化、道德的重要渠道。

  在今天,虽然学校教育已经相当发达,学校自然是传递主流的文化、道德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家庭和家庭教育仍旧以它独特的优势,担负着传递主流文化、道德的社会责任。

  家庭是一种私人教育,有很大的自主权,任何人都不能强制家庭教育传递主流的文化、道德。但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家庭都自觉不自觉地传递着主流的文化、道德,这是为什么呢?

  传递主流的文化、道德对家庭的和谐有积极的意义。优秀的文化、道德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调节人际关系的准则,有利于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常言说,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谐,会促使家庭兴旺发达。

  传递主流的文化、道德有利于建设良好的家风。家风,对内不仅有利于建立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的关系,对外也有利于树立家庭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广泛的人脉,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

  传递主流的文化、道德,对家庭里的未成年人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就是家风的熏陶。家风就像是物理学中的磁场,未成年人长期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会不知不觉地朝着家庭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今天,整个社会都比较浮躁,很多家长也心浮气躁,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而将主流文化、道德的教育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这既不利于家庭的和谐,也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

  为促使家庭正确地行使职责,当务之急是认真研究传统的家庭教育在传递传统文化、道德中的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改善今天的家庭教育,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赵忠心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家庭教育指什么,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 中国教科院发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规范
· 中国家庭教育2016年度关键词
· 新家庭教育宣言
· 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7成以上父母陪孩子写作业
· 新时代家庭教育面临三大变化
· 家庭教育成中国父母最大短板
· 家庭教育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 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立法年内将出建议稿
· 你唱白脸我唱红脸 聚焦家庭教育中的"不一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