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引发各界热议——
书面式家庭作业该不该留
中国教育报制图
8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其中议论最多的“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小学部副校长宋运来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等特级教师。
是否科学?关键在于课堂效率
“减负十条”一出,网上一片哗然。“不留书面作业,太不靠谱了吧?”某县教育局副局长直接用“小伙伴们都被逗乐了”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诸多家长认为“你若认真,会输得很惨”,更多网友则质疑这项规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对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基层一线的丰富案例,华应龙肯定地说:“一切能力都是借由练习形成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当堂练习,让学生在课上就能做到懂、会、熟、化,也就用不着挤压学生课外的时间了。当然,6岁和12岁,还是有比较大差别的,高年级了,可以适当留一些。”
华应龙特别举了扬州市梅岭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翟裕康发明的“四了三不”数学教学法为例。在梅岭小学,全校一至六年级20多年不留数学家庭作业,但成绩却在扬州名列前茅。华应龙认为,如果我们的教师都像翟裕康那样,用简约的语言、有效的启发,调动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做到教师该讲的讲了,学生该练的练了,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评了,下课前把学生的作业本收了,就能形成教和学的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久而久之,既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和专业素质,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也就真正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这次减负令有人认为“不看好”,我说“不,好看!”
“不留家庭作业能保证教学质量吗?”“孩子本来就不爱学习,如果取消了作业,一点压力都没有了。”面对家长的这种担心,华应龙说,班级平均分达到99分,也抵不上孩子明眸里的阳光,小学里,更多看重的是兴趣和习惯。28年不留家庭作业的沈阳铁路五小,1984年开始“不留作业”的时候,校长张秀金也面临家长这样的质问。他们坚持要求教师精讲多练,做到“节节清,天天清,段段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孩子爱学习、会学习,一学期过后,试点班的成绩就名列全区之首,后来的成绩充分实现了“减轻学生负担,不留家庭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