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人们常谓之“非语言信号”,主要是指教师用微笑、目光及一些动作来暗示学生,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在现代素质教育中,合理运用非语言信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和较强的自尊心,但由于人格尚末成熟,在课堂上难免做出一些不当的举动来。此时,教师出于对学生的尊重,可恰当地动用非语言信号,即用暗示的手段对其进行引导。
微笑是师生感情的“粘合剂”。当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偶尔在班会上偷看课外书时,正在讲课的班主任,故意咳嗽一声,然后有意对其笑笑,相信这位学生一定会立即放下书,专心听讲。教师把微笑送给学生,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目光是情感交流的桥梁。当调皮的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教师以庄重而威严的目光警示他,远远胜过大声斥责;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以信赖的目光鼓励他,可以给学生增添无穷的勇气。目光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无声胜有声,达到育人的目的。
动作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有时教师正在讲台上讲解教材重点,个别学生却心不在焉地向窗外探望,此时,教师用教鞭在黑板上轻击几下,就是非常好的警示。当一个学生终于在黑板上将一道复杂的算术题解答完毕时,教师在其肩膀上轻轻一拍,那是对学生莫大的的鼓励。
总之,课堂非语言信号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对沟通师生感情,提高课堂效率,往往能起到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