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指责大学生诚信缺失不公正
2005-09-08    童大焕

字体大小:

  2005年9月5日《东方早报》发表经济学家易宪容先生文章《解决助学贷款尴尬需让受益者承担风险》,文章标题表达的意思我十分赞同,但是文章的内容却基本上把责任归结于学生的诚信,提出对那些严重的信用不足者进行严厉处罚,我却要表示反对。

  孤立地看,易先生说的道理百分之百正确,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中国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也都有“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古训并至今严格遵守着。但在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问题上,却要放在一个更大的层面上去考量。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如果普通城镇居民月收入只有800元,农民只有200元,但是割一个阑尾却要20万元,这时国家逼着医院给患者贷款,你说患者敢贷吗?即使贷了款治了病,患者日后还得起吗?

  目前的国家助学贷款就跟这个假设相类似。不排除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有钱而欠债不还,但的确有相当多的人,因为无钱还贷。

  今年7月,根据媒体公开的数据进行验算,我做出了一个判断:从支付能力看,中国现阶段大学费用支出,是世界最高的3倍以上!文章经新华社以通稿的形式向全国转发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大学费用的最重要支出,就是高昂的学费。中国的大学学费,10年间涨了20倍,人均每年学费至少五六千元,加上其他费用,至少需要一万元。据统计,2004年,中国农民年平均纯收入2936元(其中水分多多,还包括来年再生产的费用)。也就是说,供养一个大学生,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需要一个农民13年的纯收入!边远地区农民25年总收入也不够培养一个大学生。

  大学收来的巨额学费,并没有真正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2004年7月,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清单中披露,许多高校建大楼的贷款,40%~80%靠收学杂费来还本付息。同年6月,国家审计署进驻全国19所重点高校,全面审计其2003年度财务收支状况,其中发现的问题相当严重。不但确有高校存在乱收费问题,而且少数学校存在财务失控现象。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警告说,如果高校对财务的管理跟不上,就很容易把高校教育在这两年来的增长度抵消!我想,一些高校绝对有腐败的重灾区,腐败成本自然由学生承担。

  如此高昂的学费,学生毕业后的状况又如何呢?2003年9月29日中新网有一则来自《经济参考报》的消息,北京大学课题组对高校毕业生起薪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40.9%,1001~2000元的占45.5%,2001~3000元的占9.5%,3000元以上的占4.1%,平均月收入为1550.7元。去年,上海曾公布了大学毕业生的起薪点,1680元,甚至不足以在上海自立。何况还有很多毕业即失业者!

  一般的观点都认为,接受大学教育最大的受益人是大学生,但在一个性价比极低的教育环境里,大学毕业生的受益只是一种潜在的价值,什么时候能够实现,要看社会能否支撑得起大学毕业后的高薪。如果支撑不起,其潜在价值就无法兑现。此种情况之下,真正的受益人应该是高校,它们从收取的高昂学费中赚取了大笔的利润。

  所以我认为,由谁来承担助学贷款风险的问题,第一应该是大学,因为它们是大学收费制度最直接的受益人,不仅应该为大学生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甚至还应该从学费中拿出一部分钱作为贫困学生的直接补助。其次是政府,他们有责任保障社会底层的人有上升的机会,并以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三是大学生本人,他们有条件有能力就一定要及时还贷。

  但是,还贷期限可以适当延长。像日本,也就是所谓世界上学费最高的国度,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全部都是通过贷款来解决学费问题。贷款的期限很长,可以在20年内还清。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约一成学生贷款不还 银行的位置十分尴尬
· 启动助贷诚信机制
· “公民道德建设可从诚信教育入手”
· 诚信去哪了 频频跳槽说明大学生“不诚信”
· 上海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
· 恶意欠费拷问大学生诚信
· 校园是否依旧纯净?教育界"诚信"引关注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