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27日讯(记者 范绪锋)教育部、国家计委今天共同在京召开“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工作会议,深入探讨国际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我国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以及生物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以推动“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研究决定,批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6所高校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这是高校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一个快速反应,是在产业化人才培养上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
赵沁平在讲话中强调,“基地”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施教育创新,做到“目标明确,团结协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研发与产业化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为21世纪我国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养各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在生命科学领域人才培养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据了解,针对生物技术产业化人才缺乏、国际竞争能力不足、人才培养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实际,“基地”建设将鼓励在招生对象、人才类型以及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鼓励进行跨学科、跨校、跨行业、跨国合作办学模式探索;鼓励与生命科学领域有关机构进行上下游、学研产联合建设;鼓励企业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支持“基地”建设。各“基地”要根据自身学科背景,从本科教育入手,积极探索创新,拓展办学空间,形成特色优势,在实验条件、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