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文献资料 > 中国教育年鉴 > 中国教育年鉴2004 > 各地教育情况
青岛市教育
2005-12-27    

字体大小:

[基本情况]

2003年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

 

学校数(所)

教职工数(人)

专任教师(人)

一、高等教育

15

14744

8029

(一)研究生培养机构(不计校数)

 

 

 

1、普通高校

4

9194

4478

2、科研机构

 

 

 

(二)普通高等学校

13

15971

8694

1、本科院校

4

9194

4478

2、专科院校

9

4362

2886

其中:职业技术学院

9

4362

2886

3、分校、大专班(点)(不计校数)

2

2415

1330

(三)成人高等学校

2

1188

665

(四)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1、学历文凭考试机构

13

3780

2534

2、非学历文凭考试机构

 

 

 

二、中等教育

 

 

 

(一)高中阶段教育

150

 

13462

1、高中

 

 

 

普通高中

68

 

7732

成人高中

 

 

 

2、中等职业教育

82

8774

5730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8

949

518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26

1011

661

职业高中

48

6814

4551

技工学校

 

 

 

其他机构(教学点)(不计校数)

6

7593

 

(二)初中阶段教育

271

 

22270

1、普通初中

271

 

22270

2、职业初中

 

 

 

3、成人初中

 

 

 

三、初等教育

 

 

 

(一)普通小学

1084

34207

31312

(二)成人小学

 

 

 

其中:扫盲班

 

 

 

四、工读学校

 

 

 

五、特殊教育

13

557

401

六、学前教育

2165

11089

8241

2003年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

 

毕业生数(人)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一、高等教育

24300

64120

168891

(一)研究生

730

2290

5129

(二)普通本专科

20170

50747

138808

(三)成人本专科

3400

3952

7422

(四)其他各类高等学历教育

 

7131

17532

1、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2、网络本专科生

 

 

 

3、学历文凭考试

 

7131

17532

 

 

 

二、中等教育

 

 

 

(一)高中阶段教育

 

 

 

1、 高中

 

 

 

普通高中

28625

48704

122162

成人高中

 

 

 

2、中等职业教育

36215

46780

115803

普通中专

2794

4296

11866

成人中专

8074

4595

11683

职业高中

21974

36269

84661

其他机构(教学点)(不计校数)

3373

1620

7593

(二)初中阶段教育

119985

96729

338451

1、普通初中

119985

96729

338451

2、职业初中

 

 

 

3、成人初中

 

 

 

 

 

 

 

三、初等教育

 

 

 

(一)普通小学

96673

83596

467560

(二)成人小学

96673

83596

467560

其中:扫盲班

 

 

 

 

 

 

 

四、工读学校

 

 

 

五、特殊教育

657

662

2774

六、学前教育

59095

44328

132048

  12月8日,青岛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教育会议,落实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提出要将农村教育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到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基本达到标准化,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市农村教育现代化,并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建立有效机制,深化“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教师用人机制,提高农村学校装备现代化水平。

  贯彻实施《青岛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建立了对区(市)教育行政机关法制工作年度考评制度和依法治教示范学校评选制度。《青岛市实施〈教师法〉若干规定》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和省人大批准实施。首次由在青的国家、省督学及市督学组成考核组,对各区(市)政府教育工作重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导评估,把落实市政府与各区(市)政府签订的《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书》作为考核重点。年内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

  市教育局继续深化 “服务型教育局”建设,并把这一理念推广到基层教育工作者,将“真情塑造未来”确立为教育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渠道。其中包括: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实行政务公开;开通教育服务热线电话,为市民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爱心结对帮扶”活动,发动广大党团员、干部和教师帮扶困难家庭学生;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资助力度,减免困难学生学杂费,设立资助城市特困家庭子女学习的“弘毅班”。

  在全国部分地区流行非典型性肺炎期间,青岛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防控“非典”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日夜防范,并利用一切形式宣传抗“非典”知识,消除恐慌心理。全市中小学教育系统为防“非典”共投入1102万元,师生自愿捐款6万余元,有9636人报名献血,1671人参加了防“非典”青年突击队,参加防“非典”公益活动的学生达72万人次,同时对参加防治“非典”一线人员的子女给予特别照顾和服务。经艰苦努力,全市教育系统无一人感染“非典”,保证了师生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组织73名校级领导干部赴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培训,与人民大学联办了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举办了全市高中校长任职资格及初中校长提高培训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全员培训和师德考核,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推选出“爱心伴你成长”、“师生零距离”等7个教育服务名牌。组织1万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新课程师资培训和考试,做到教师持合格证上岗。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青岛师资培训基地和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岛教学基地。适应课程改革要求,开通了网上教师培训学校。

  2003年度全市教育经费总收入42.48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27.70亿元;全年教育事业费拨款23.62亿元。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均有增加。全市中小学固定资产总值达59.24亿元。合理调配教育资金,对偏远、薄弱学校给予较大倾斜。确定了全市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初中每生每年200~360元,小学每生每年130~280元。发挥教育审计的监督职能,建立审计通报制度,强化学校财务管理,全年共审计176个项目。加大中小学乱收费治理力度,共查处乱收费问题200多件,对有乱收费行为的26所学校及6名校长给予通报批评,5名校长受到纪律处分,清退违规收费52.32万元。关注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的乡村学校,全年共利用教育基金资助3763名困难家庭学生79万元,捐助农村中小学210台计算机和4600套双人课桌椅。

  有23所局属中学铺设了塑胶操场,76所学校达到“花园式学校”标准。全年改造实验室83个,局属中学全部配备了标准化实验室设施,在部分高中配备了教室多媒体设备、数字语音室等。全市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4740.34万元,各种装备用房使用面积118.75万平方米,藏书1628.23万册,实现了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计算机管理。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总数达8万台,其中年内新增2万多台,学生人机比由上年的21.1:1提高到16.9:1,教师人机比达4.3:1,计算机网络教室总数达1584个,校园网总数395个,接入互连网的学校达774所。局属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和与教育城域网、因特网互连,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农村中小学基本消除了计算机空白点。年内青岛市被教育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组” 确立为项目示范区,市教育局开通了中小学德育教育网、普通教育教研网、教育人才网、语言文字网、教育招商网等10多个专业网站,开展网上行政、教研和服务。

  青岛市“十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已达410项。由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已有多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出版了三册英语阅读教材;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研究重点课题“家庭生活方式与家庭教育对策研究”课题已完成研究报告。

  青岛市作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实施意见,成立了青岛市少年科学院,引导中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索和科技竞赛活动,共评选出242名小院士、小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全面启用青岛市中小学素质教育活动基地,市区6000多名中学生参加了学农劳动。青岛市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的专业从8个增加到16个。

  民办教育。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班)505所,其中学历教育学校85所(含民办中小学69所,成人中专11所),非学历教育学校420所,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13所(含独立颁发学历的民办高校5所),国际学校2所,中外合作办学学校14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17所。民办学校共有教职工2.01万人,外籍教师164人;在校生24.29万人,全年招生培训38.84万人;其中中小学共有在校生3万余人,比上年增加近5000人;高职学院共招生1.1万余人,比上年增加1000多人;学历文凭高校共招生5900余人,比上年增加3000余人。共有财产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约7.12亿元;全年上缴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基金180万元,非学历学校全年上缴税款300余万元。民办学校已呈现规模发展局面。青岛南洋学校、国基外语学校、滨海职业技术学院、飞洋职业技术学院、黄海职业学院等5所院校投资已过亿元;滨海职业技术学院、黄海职业学院和飞洋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的在校生超过或接近万人。年内,又有黄海职业学院、求实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独立颁发学历文凭的民办高职院校,从而使全市独立颁发学历文凭的民办高职院校达到5所。《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后,社会各界办学的热情空前高涨,新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学校。

  [基础教育] 2003年,全市共有省、市级示范幼儿园141所、市级一类幼儿园513所,招收0~3岁婴幼儿的托儿所和亲子园等机构220所,3~6岁幼儿入园率达93%,市内4区0~3岁散居婴幼儿受教育率达50%以上。全市12个区、市全部参加了教育部──联合国儿基会“早期儿童养育发展”(ECCD)项目,全面实施托幼一体化工程。年内在青岛召开了ECCD合作项目工作年度审评会。

  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基本杜绝了辍学现象,初中辍学率下降至0.5%。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有206所中小学通过标准化验收,全市已有951所中小学达到标准化指标,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67.7%。努力缩小城区南北教育差距,对城区初中在教学设施和教师配备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全市视、听、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98%、96%、95%。11月2日,第二届华人视障资讯科技研讨会在青岛举行。努力扩大优质普通高中规模,采取调整布局、扩建名牌学校、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等多种措施,使城乡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2%,连续三年保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

  全市12个区(市)义务教育学段已全部参加课程改革实验,共有1.5万名教师和学校领导接受课改培训。由青岛市编写的地方教材《蓝色的家园》通过山东省教育厅审定,供全省选用;编写的《课程标准理解与实践》共18本在全国发行;围绕课改重点、热点问题编写了《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三个专辑,用于指导实验区工作。

  青岛市作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实施意见,成立了青岛市少年科学院,引导中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索和科技竞赛活动,共评选出242名小院士、小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全面启用青岛市中小学素质教育活动基地,市区6000多名中学生参加了学农劳动。青岛市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的专业从8个增加到16个。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继续实施“双名牌”(名牌学校、名牌专业)工程建设,年内又有64所学校通过中等职业学校合格评估,9所学校晋升为省重点职业学校,18个专业成为市级骨干专业。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职业学校已分别达11所、15所、8所,骨干专业已达72个;三级重点职校在校生人数已占全市职校生的70%以上,就读骨干专业的学生占职校生总数的50%以上。各职校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增加第二产业专业,注重培养数控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及外资、民营企业需求的人才,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批与青岛支柱产业(行业)相匹配,社会高度认可的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逐步形成。市教育局通过加强“双名牌”工程建设、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和东西部联合办学、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扩大职业学校招生数,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上年增幅27.41%,高中段招生职普比例为5.3:4.7。

  加强教育管理体制、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学方法创新,在职业学校中推进学分制,实行分层次教学和分层次统一考试制度。加强专业建设,突出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年内分别有7537名、9321名学生参加了职业资格和岗位合格考核,合格率各为95.5%、96.5%;共有5189人升入本、专科高职院校。开展多种专业的师生技能比赛,有13500名学生参加了全国和山东省计算机考试、考核;加强创业教育,举办了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组织全市“创业指南”公开课观摩和优质课评比。

  2003年,青岛市委印发了《青岛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意见》,市教育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意见》,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提出了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全市共确定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8个,形成了以城市为重点,辐射带动农村城镇的社区教育网络,建立起“政府统筹、教育主管、社区自主,群众自愿”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各区(市)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和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年内对全市社区教育实验区进行了评估,评选出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为创建学习型企业先进单位。

  2003年,继续以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为重点,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经营型、实体化”办学,加大“双五富民”工程实施力度,使参加“工程”的10万农户,户均收入15000多元,比其他农户增收超过10%。年内,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在保定市召开的农村教育会议上,青岛市介绍了经验。

  [高等教育] 2003年,全市报考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的人数达31963人,实际录取25179人,本科录取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录取率达42%。驻青岛高校共有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183个。其中博士点比上年增加22个,硕士点增加65个。共有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6个,省部级以上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33个,共有藏书800多万册。各高校专任教师中,有正高级职称1273人,副高级职称2986人;两院院士23人(含外聘院士13人),博士生导师18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2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778人。各高校年内共引进双聘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5人,博士后12人,博士102人,硕士262人;共培养博士后6名,博士60名,硕士56名。

  各高校加快基本建设步伐。仅青岛大学全年竣工建筑面积33250平方米、各种场地面积27000平方米,新开工建筑面积93000平方米,在建工程施工面积109610平方米;大学生活动中心、艺术楼、体育馆主体及体育场改造等工程已经完工,科技馆、实验楼等工程已开始动工,东部新校区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年内青岛市申报的4所高职院校全部获山东省政府批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顺利开工,青岛电视大学新校区校址选定和设计规划基本完成。青岛市积极推进大学城建设,基本形成了大学城建设方案。高校引进与共建又有新进展,莱阳农学院青岛校区的在校生规模已达11000多人,石油大学青岛科教园区的校舍主体建设已完工。

  各高校大力探索办学模式改革,所有驻青学历高校都举办了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职在校生已达55477人,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有9所,在校生超过3万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至2003年底,全市共有民办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高校13所,在校学生总数34617人,专任教师2534人;总占地面积247公顷,图书资料145万册,固定资产总值11.6亿元;其中具有颁发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5所,在校生17094人,约占全市高校普通高职高专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各高校充分发挥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建筑工程学院4所普通高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332项,比上年增加70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79项,市级科研课题512项,“973”计划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科技成果经过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0项,国际先进水平25项,国内领先的27项,国内先进的2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9项;全年实现科技成果转让75项。

撰稿 翟广顺 徐国臣 孙新兴
审稿 李振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青岛中小学生不再“怵”考试
· 青岛再派大学生赴农村
· 青岛:小学寒假不锁校门
· 青岛建工:形象工程塑品牌
· 学生最怕什么?
· 青岛海洋大学:为贫困生备“年礼”
· 青岛大学:与海尔集团共建软件学院
· 青岛“教育网”为民办服务
· 青岛交警提醒假期学生安全麻痹不得
· 青岛3000名教师寒假当学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