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11月8日电(记者王强卢劲杉)第三届长春国际教育展览会已经结束,但是有一幕情景却深深的印在记者的脑海里:在此次展会上,高科技的教育信息化产品来势汹汹,一位前来参观的老师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化产品感叹道:“此时此地我好像是一个小学生。”
事实的确如此,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校校通”、远程教育之类现代教育名词和教学方式,配以摄像机、传真机、计算机、投影仪等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在这届展会是让人眼花缭乱。
我们最清楚中国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这是数千年来形成的传统和特色;就教师的本质而言,传道授业解惑,也需要老师时刻走在学生的前头,汹涌的教育信息化浪潮,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没有教育信息化素质的老师不会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社会的发展必将淘汰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方式;同样的,失去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教育信息化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教育信息化不可能没有“人情味”。
据了解,美国在1997年的国情咨文中要求10万教师经过培训和考试,能够拿到国家教师证书,从而能像使用粉笔黑板那样轻松自如地使用电脑;法国在教师培训学院新设200个师资培训站,招聘1000名计算机专业的青年博士,确保每年为4万名新教师普及计算机知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政府要求新教师在执教前,必须具备最低标准的电脑使用技能,包括从软盘中调出信息、利用文字处理系统处理编辑文件、从国际互联网上发现信息并能使用电子邮件系统等等。
整体而言,我国对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和要求还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同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明显滞后。即使在某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里,先进教学仪器设备也由于教师们头脑中的“软件”跟不上硬件的发展进度而成为“摆设”,一位老师的话很有代表性:“多少学生都是这样教出来的。”
靠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方式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根本满足不了目前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师范院校和进修学校能够担任这种培训工作的教师奇缺,在思想观念与技术上和实际脱节的现象严重,教师培训的质量难以保证,所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十分关键。
去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做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其中谈到“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教育信息化是教师们从思想观念到实践方法都必须面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