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后,与“旅游黄金周”热度相当的话题,在云南就是“教师招聘”了。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福保校区面向全国招聘教师,截至5月7日的一周内,45个教师职位有4200余人报名竞聘,仅省外就有2700余人,其中不乏高级教师、硕士和博士学历者。昆明第十四中学于5月8日开始面向全国招聘高中教师,短短4天内就有2000余人报名参与竞争,其中,高职称、高学历者占报名总人数的48.8%。两所中学的统计数据显示,两次招聘活动中应届毕业生的报名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还多。
当地教育厅官员对“教师大热”的现象不以为怪,认为高薪必然具有吸引力,在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教师大热”在情理之中。一组数据表明:云南省教师紧缺,去年全省教师需求量是800—1200人。
与热火朝天的招聘会相对应的是,云南省内师范类毕业生艰难的就业环境。云南师范大学主管学生分配工作的周本贞老师介绍,在云南,由于地方财政缺钱,即使当地急需,也没钱聘进教师。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违规使用代课教师的情况,因为使用代课教师每人每月仅需300元,而用一个本科生每人每月需600元。在云南的楚雄市,当地政府规定,除了本地生源的师范类毕业生外,楚雄市不接收师范类毕业生,尽管当地急需这类毕业生充实岗位。
面对这样的情况,云师大决定自己单独做市场,由学校担当起学生的“销售”责任,为学生服务,并且保证输出的“产品”到用人单位后大多能成为明星员工。
该校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本贞说:“在对学校和毕业生情况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企业自己操办招聘往往针对性不强,常常是做了很多广告,发了很多宣传材料,可是来应聘的人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与之相反,我们有长期的学生工作经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渠道与关系网络,还与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成都等高校集中的城市通过政府建立了合作机构。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既有优势,帮助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人才选拔工作。”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云师大2001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9.55%(包括一次就业率和二次就业率),5年来该校占据了云南省师范类毕业生70%—80%的就业市场。据介绍,该校今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依然走势良好,1761名毕业生中有892名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据该校学生处处长李维亚的保守估计,今年云师大毕业生的就业率将在82%以上。
该校580名学生通过“毕业生就业示范基地”活动得以顺利就业,并在今年3月开始了岗位实践。一手操作“毕业生就业示范基地”工作的李维亚处长介绍说,“毕业生就业示范基地”实质上就是建立固定客户关系,在对企业的文化、产品和市场战略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帮助企业搜寻需要的人才,进行测试,然后向企业推荐。对于学校的“固定客户”,我们不仅仅为其搜寻人才,还为其定向培养人才。
据介绍,“毕业生就业示范基地”的工作一般包括:企业信息收集,与目标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意见沟通,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设计招聘方案,招聘企业信息发布,招聘会的组织,简历的收集和初步筛选,按照企业要求组织笔试或是心理测试,确定并向企业推荐最后的面试候选人,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反馈信息。
“我们与‘长期固定客户’有三项约定,即师范类毕业生首先从云南师范大学挑选、可以首批到学校挑选优秀学生、学校承诺对售出‘产品’实行‘三包’———包合格、包好用、包再培训。”李维亚说。
南洋私立学校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去年,他们在全国9个城市设立了招聘点,飞来飞去,一个接一个的招聘会让他们忙昏了头。虽然也有收获,但这样的招聘会让学校股东在资金和人力方面投入颇多,很不划算。今年,他们尝试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进行人才搜寻,“没想到这样既省时,又省力,效果好得出乎意料,我们只需适当监控就可以了”。
云师大校长伊继东说:“‘毕业生就业示范基地’的尝试,避免了教育资源浪费,对完善劳动力市场运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会继续实验下去。”
(本报昆明5月1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