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实施和推广,素质教育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此次调查中,85.9%的教师表示要“做素质教育的积极实践者”,但与此同时,教师对于素质教育落实情况并不乐观。
素质教育已推行了多年,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不为过,应该说,素质教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本次教师调查显示,有85.9%的教师对“我能够不断探索,做素质教育的积极实践者”一题表示赞同。然而,截至目前,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情况却并不乐观。正如调查中许多教师反映的那样,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是雷声大,雨点小,停留在口头上的多,脚踏实地的少,片面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现象在绝大多数中小学依然存在。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让我们看看教师们对开放性问题的回答。
素质教育实施的外部环境不宽松,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依然是“升学率”,必须建立起教育界和社会广泛认同的评价体系。
山西河曲一位小学教师说,大多数中小学及其校长打心眼里反对应试教育,也很希望自己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但仅仅学校转变观念就可以了吗?高考不只是学校一家的事情,家长、政府、社会,多少只眼睛都在盯着。考好了,考生高兴,家长满意,社会认同,不仅生源火爆,就连政府部门对学校的各项政策和经济支持都强有力得多。应试之风屡禁不止,还是出在中学教育评价体系上。现在最“爱用”的评价尺度还是“考试”、“成绩”,造成的现状是明喊素质教育,实际推行的还是应试教育。要扭转应试教育之风,必须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一要全面,二要规范、科学,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必须得到教育界及社会的广泛认同。
目前许多地区和学校实行的统考统评,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绊脚石。
河南沈丘一位乡镇中学教师说,近几年来,我们县中小学每学期都组织统考,有时由县里组织,有时由各乡镇组织,对教师的评模评先都是由名次来决定的。不可否认,统考对教师的考核有其简便易行的积极作用,但其负面影响非常严重,这主要体现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上。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面对全体学生,而统考统评却造成只对一部分学生的教育。为了便于组织统考,参加统考的学生人数往往是各教学班人数的一小部分,老师不可避免的会对这些学生备加关注,提问、辅导、开小灶,而不能参加统考的学生却备受冷落。结果,只抓住了一小部分学生而忽略了大多数,后进生的转化成了一句空谈。可老师不这样行吗?谁都明白,考的就是那一小部分学生,考学生其实就是考老师,不得已而为之。那些老师们无暇顾及的后进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而纷纷辍学。
统考统评也使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上加重。为了在统考中取得好名次,老师们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结果各科作业如小山一样压下来,学生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会有背不完的要点、写不完的作业。双休日是梦想,星期天常补课,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少得可怜。学校的一切工作无形中都服从于统考的需要,凡是考的科目都得到加强,不考的科目均被削弱或免开。很多中小学校的音、体、美、劳等课或形同虚设,或根本不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更是空中楼阁,各种配套设施建设也只是纸上谈兵。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可想而知。
要提高被教育者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安徽芜湖县一位中学教师说,教育者的素质与受教育者的素质是桶水与杯水的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老龄化,师范毕业生不能上岗,吐故纳新渠道不畅,教师专业不配套,音体美教师奇缺,怎么实施素质教育?况且,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要有必需的教学设备,有必要的经费投入,而现在许多农村中小学,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素质教育只能是“望洋兴叹”。
甘肃礼县一位中学教师说,在我们贫困山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只是报刊文件上的一个名词。我们这儿的教育状况距离素质教育要求还相差很远,从县、乡级教育行政部门到山村教师,对什么是“素质教育”,能够较正确、完整认识的人没有几个;教师素质不具备进行素质教育的水平,还有些凭关系靠金钱当“代课教师”的连小学毕业水平都没有,何谈素质教育?个别地方连较规范的“应试教育”都没达到,从小学一年级就煮“夹生饭”,到初中毕业,仍然是“饭夹生”,家长不满意,学生不高兴,老师不痛快,社会不承认。教育民主急需加强。
山西广灵一位中学教师说,目前,无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管理,还是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上,都存在严重的“长官意志”,管理更多地表现为“上面”对“下面”的“管”和“要求”,缺少梳理关系、提供服务和指导等内容,更没有积极征求建议,虚心接受监督的举动。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便是强制多于感化,注入多于启发,说教多于诱导……不尊重学生,辱骂体罚,无视学生的感受和意愿,忽视对学生兴趣和创造性的培养等背离素质教育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教师认为,素质教育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还表现在:素质教育的理论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成为一种来自实践但仍停留在实践层面上的东西,缺乏为教育专家认可的理论;素质教育陷入诸多误区,以为多开设音乐、美术课者有之,多开设活动课者有之,缩短在校时间者有之,减轻学生作业量者有之。虽不乏真知灼见,但毕竟缺乏对素质教育本质的研究;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给人一种“听得见,摸不着”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