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子弟学校音乐、美术等课时数低于国家标准25%~55%
流动儿童艺教资源严重缺失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伴随纯净的音乐,八位可爱的春姑娘踏着曼妙的舞步翩然而至,时而轻摇绸扇,时而扭转身姿,举手投足专业味十足。殊不知,她们只是北京市朝阳区安民学校的打工子弟。6月12日下午,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阳光文化基金主办的“阳光下成长·让世界充满爱”主题联欢会在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举行。在这个舞台上,来自8所打工子弟学校的近300名师生是惟一的主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如何融入城市,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紧迫课题。据了解,目前仅北京就有40余万流动儿童,其中11.3 万就读于141 所打工子弟学校。来自新公民计划的一项调查显示,打工子弟学校里音乐、美术、体育和科学的每周课时数低于国家标准25%~55%,其教学质量也远远低于城市公立学校水平。艺术教育资源严重缺失,加之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使流动儿童很少有机会享受公共文化资源。
“从国内外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学来说,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本身,而且能促进心智的全面发育。”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杨澜表示,接受艺术培训,接触美好、乐观、向上、合作等正面元素,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流动儿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
目前,社会各界对农民工子女的资助以捐钱、捐书、捐物为主,阳光文化基金看到了艺术教育对改善孩子们精神面貌起到的特殊作用,因而更注重艺术资助。据了解,该基金开展了以打工子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阳光下成长”项目,为流动儿童提供平等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目前,已有超过2万人不同程度受惠于这一项目。
“艺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关人士发现,虽然只开展了一个学期,但参与艺术活动的流动儿童精神面貌明显发生了变化。孩子们藉由学习艺术,培养了创造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社会归属感,他们因音乐而快乐,因获得肯定而愈发自信乐观,形成了积极正面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认知。
有关专家希望更多的公益组织、企业和政府能够关注流动儿童艺术教育问题,让他们公平享受教育资源,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融入主流社会。(记者 郑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