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政策”引起反响
让高考加分调整快点落实
难点是实现政策平衡
吕文清(北京市海淀区校外教育研究室主任)
高考加分政策历来是高利害性、高关注度和问题高发区。这次在“三高”背景下出台的高考加分政策调整,旨在淡化功利,降低异化风险,强化监督管理,保证高考加分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这次调整的思路是弱化照顾强度,调减加分项目,增强约束条件。应该说这种调整,在政策设计层面对解决当前反映强烈的造假舞弊问题是必要的、适当的。但是在收缩“加分”政策的同时,应该制定适当强度的鼓励特长、发掘潜能、多元评价的政策,以给个性特长发展足够的空间。这次调整虽然关注到了教育过程的优化和促进多元发展的问题,但如何更好地发挥高考加分的激励导向作用没有给出更为明确的信息和支持性政策,制度创新将会呼声再响。
高考加分的核心价值就是要保护和激励特长、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多元选拔和评价人才。特别是在我国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普遍偏弱,个性特长不太彰显,多元选拔机制难以实施的情况下,怎样激发学生实践、创新和多元发展,用什么政策让真正有兴趣有潜能学生的脱颖而出仍然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规范和调整要从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考量,但鼓励特长的方向不能动摇,促进全面而个性发展的目标不容置疑。有“取消论”者提出取消高考加分,以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取消”的前提是建立多元选拔机制,否则会陷入新的不公,可能会把学生、家长及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唯一知识学习上。难点是实现政策平衡,要尊重人才培养、选拔和发现规律,积极引导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特别是给个性特长生设计出口和通道,防止培养方式和教育过程的“新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