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孩子们撒欢儿的季节!
除了各种各样的特长培训班、风景名胜的旅游观光,身边的这本大书--博物馆,更应带孩子们走进。
一张泛黄的照片、一行蝇头小楷,一尊锈迹斑斑的青铜器,站在它们面前,可以让一颗幼小的心灵跨越时空距离,与古老的陈列、人物、故事邂逅,将对美与文明的热爱播种在心头最深处。
7月28日,21世纪教育沙龙邀请十年义务讲解员张鹏、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史家胡同小学老师罗曦,一同讨论博物馆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终身学习的场所
“博物馆不是一个只来一次的地方,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场所。因为这里收集了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我们要带着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感走进博物馆。”
张鹏每次在展厅讲解完,都会以这样一句话收尾。
从2003年开始在国家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张鹏至今已在首都几家主要的博物馆做义务讲解10余年。有正式工作的他,依然周末在展厅围着孩子们讲解。
在张鹏看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重点是培养一种习惯和传统,让他打开眼睛去看、去观察,而不是记住里面的知识点。
张鹏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他曾给一个小男孩讲中国古代钱币的演变过程,从贝币到后来的铜钱、交子等,小男孩按顺序将所有的内容画在本子上,最后画了一张信用卡,因为他觉得信用卡也有钱的作用。这点让张鹏特别感动,他觉得孩子来博物馆不仅是看,而是带着观察、思考和体会,兴趣培养远比知识点重要。
“我们希望能把博物馆教育作为一种终身教育,而且和人们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宋向光教授称,他同时也是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宋向光认为,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所需要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比如,4到5岁的孩子喜欢读书,6到7岁孩子喜欢在游戏当中来学习,10到11岁喜欢比较抽象一点的规则性的学习,要根据孩子们年龄发育的特点,采取引起他们兴趣而且乐于参与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