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间,中国高等教育逐渐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普及,而国家正是这一历程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改革深化时期(1992—2003),教育的市场化、地方分担教育支出等制度改革,使教育机构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家庭的教育成本上升。随着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更明显地体现在高等教育中。
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拉开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目标。2014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37.5%。与1998年相比,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数量和学生规模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本专科毕业生人数从82.98万人增加到了659.37万人。
随着时间推移,受到扩招影响的学生逐渐入学、毕业,走进社会,高等教育扩张的利弊也开始显现出来,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其中,核心问题有两个,扩招后谁能够获得高等教育,上大学是否能带来更好的回报?
家庭背景仍是子女获得教育最主要因素
那么,高校扩招政策对高等教育的获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通过什么机制发挥作用?
在教育不平等的研究中,家庭背景普遍被认为是影响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最主要因素。多项研究表明,在家庭背景上具有优势的阶层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经济、文化、社会资源,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
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高校入学规模的迅速增长,高等教育正在朝着普遍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不同世代的比较研究发现,教育扩张使家庭背景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发生了变化。
爱尔兰、美国等国家的研究表明,扩招并没有减弱教育获得的阶层不平等,甚至在某些方面加剧了这种不平等。
中国的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研究表明,父亲受教育年限越长,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子女获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机会越大,这一影响并未随着扩招而发生显著变化;父亲受教育年限对子女受教育年限的影响则有所增强。
此外,高校扩招以来,还存在不同质量或类型的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现象。比如,在本科教育中,父亲职业地位导致的不平等大于专科教育,父亲受教育年限在本科和专科中的影响则相差不大,父亲收入则对专科教育机会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没有随着高校扩招而发生变化。
在不同质量的大学本科入学机会、不同学科与专业的学习机会差异方面,研究发现家庭背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会导致学校质量、不同专业的分层,但是由于数据限制等原因,相关研究并未进一步验证这种影响在教育扩招前后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
高校扩招加剧了城乡教育不平等
国家长期向城市倾斜的工业化战略、户籍制度以及相应的福利体系等导致了城乡差距的形成。人们在这样制度环境下产生了独特社会流动机制,一小部分农村居民通过教育升学等方式进入城市,获得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研究发现,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更多地存在于中学阶段,而不是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获得的长期变动趋势来看,升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并不显著。在1978—1988年间上过普通高中、技校、职高或中专的人中,农村居民上大学的发生比甚至比城镇居民高48%。
然而在经历了高校扩招之后,农村居民的升学率虽然上升,但却开始低于城镇居民,高等教育获得的城乡差距开始扩大。这种差距在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获得上都有所扩大,而且相对于专科教育,城乡差距的扩大对本科教育获得的影响更加突出。高校扩招带来的教育机会增长反而扩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
家庭的理性选择和中学阶段的教育分流被用来解释这种城乡不平等模式的变化。一方面,由于城乡之间长期存在收入、职业等种种不平等,农村家庭在进行教育决策时,更可能受到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的限制。另一方面,在重点中学就读可以提高进入高质量大学的概率,但是优质的中学教育资源普遍分布在城市地区,而入学的户口限制、家庭资源的支持都决定了城市子女更容易获重点中学的入学机会。
性别不平等模式对教育产生复杂影响
高等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是研究者关注的另一个主题。
具体到高校扩招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化,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首先,扩招之后,男性和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都有很大增长,并且女性比例的增长速度快于男性,男女入学比例的差距已经低于3%,女性入学的概率也有极大提高。但是,男女入学比例的接近,甚至是女性入学机会反超男性,都不意味着性别不平等的消失,扩招也没有导致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差异发生变化;
其次,家庭背景、城乡户籍等因素对男性和女性具有不同的影响,女性更容易受到的不利家庭背景和农村户口的限制,农村地区家庭条件较差的女性在高等教育获得中处于最弱势的地位。
毕业生失业率和收入仍值得长期关注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高校扩招及其后果是否能够解释这种现象?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失业率、收入有何变化。
经历了劳动力市场改革、工资制度改革之后,中国城镇的个人教育收益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990—1999),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中,高等教育的收益率最高,而且增长幅度也最大。
但高校扩招是否会影响毕业生的个人收入?首先,与未受扩招影响的老毕业生群体相比,新毕业生的小时工资较低,并且出现了相对下降趋势。其次,在大学的教育收益率方面,扩招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负面影响,新毕业生的教育回报率甚至比老毕业生更大,这体现了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最后,高校扩招增加了大学生与非大学生之间的收入差距,除了对高学历劳动者的市场需求以外,资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根据劳动者是否是大学生来判断其技能高下,从而决定劳动者的工资,大学扩招加大了对非大学生劳动者的歧视。
但是由于方法和侧重点的不同,相关研究尚未得出完全一致的结论。在高考恢复40周年之际,随着越来越多调查数据的公开,社会科学界将进行更多细致的研究,帮助人们了解高校扩招的影响。
(原题为《1999年后的高校扩招影响几何》,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