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 教育信息化 > 基教信息化
推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跨越式发展
2003-04-24    李天顺

字体大小: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工作的难点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中小学。通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框架

  教育部在2000年提出,要用5到10年的时间,努力实现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具体提出了两个目标:一、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的必修课,加快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课程整合。二、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上网,使中小学的师生能够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这个目标的提出,使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从分地区部分学校的实验和试点,开始走入了全面普及的一个新阶段。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看,大量的中小学是在县镇以下的农村,一共有53万所,占中小学校总数的88%。在校学生1.6亿,占中小学总数的81%。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流通不畅,教师数量不足,培训不够,质量不高等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青少年从小树立科学的观念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西部的贫困地区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不仅对两基的巩固提高和两基攻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和劳动者的素质,都具有深远意义。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将外部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多种方式输送到我国农村的中小学,并同时实现远距离的教师培训,缩小东西部教育的差距,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目前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选择。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各地、各校的自然环境、办学条件、学校的规模等,也不尽相同。我们必须走一条低成本、高速度、大面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道路,使我国的中小学,尤其是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能够以经济的成本获得丰富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在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模式来实施。从整体上考虑,有三种模式值得推广:

  模式之一:建立教学光盘的播放点。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配置,每套包括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机和一套教学光盘。通过电视机和DVD机,来播放教学光盘,把经过精心组织的教学课程直接送到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有些课程可以在课堂上反复地播放,教师进行教学组织并穿插必要的辅导。有些课程可以以教师授课为主,播放光盘为辅。这种模式将会在中西部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的英语和语文的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模式之二:建立卫星教学的收视点,它的每套装置包括一套卫星接收系统、一台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设,以及电视机、DVD机和成套的教学光盘。卫星教学收视点,在覆盖教学播放点全部功能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教育卫星宽带网,快速地接收大量的优质资源。现在教育电视台所播放的与同步课堂相关的教育科学资源、青少年教育和扶贫信息等,已经在部分中小学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相信进一步在农村初中和具备条件的小学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报告
· 广西柳州高速信息直通车驶进农村校园
· 实现课堂教学变革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教育呼唤理性回归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 简评因特网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 法国:向欧盟提议加速数字化欧洲图书馆的建设
· 美国:高校使用ICT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的调查
· 关于中小学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几点看法
· 2005年的数字化学习预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