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年末的一天,四川省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网络教室,五年级(3)班的47名学生,经历了一堂奇妙的网络数学课。执教教师祁小山从师范学校毕业仅两年。
上课铃响过,只见祁小山轻轻移动鼠标,点击,47名孩子面前的电脑屏幕上便出现了东城根街小学平坦的操场、洁白的教学大楼、娇艳的花丛。画面最终定格在红白绿相间的塑胶操场。祁小山再一次移动鼠标,点击,一个卡通人物跃然屏幕,她告诉孩子们:我是学校教导处的陈主任,为了保持新操场的整洁,决定请人打扫。现在已知清洁公司打扫每平方米0.5元,请钟点工打扫一次500元。问:请谁打扫更经济实惠?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首先要知道操场的面积,要知道操场是什么图形。
很快,孩子们的屏幕上出现了学校操场的组合图形,祁小山让孩子们使用电脑,找一找有几种计算面积的方法。打开电脑画板,“取出”电子画笔,孩子们移动鼠标,在屏幕上用线条或分割或添补,每完成一道工序,就熟练地将上一步存入电脑。不一会儿,孩子们的方案一一浮出水面:
张迪雅第一个站起来讲解她的方案。经过祁小山的切换,所有孩子的屏幕上出现了张迪雅的计算方案——她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梯形,可是,同学们看了她的解题思路后,认为这个方法找不到相应的计算条件,方案行不通。
陈珂云站了起来。她的操作不太熟练,同学们通过屏幕,仔细观察她的动作,有的轻轻提醒她下一步该如何进行。陈珂云添补了一个小长方形和一个小三角形,她的方案虽然复杂点,可是所有的条件都成立,得到了一致认可。
到这儿,好多孩子以为解法到此为止了,可是,毛宇超提出了新的解法。他用一根斜折线将图形分割成两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这是一种难度较高的分法,需要细致的观察和灵活的思维,随着鼠标的移动,毛宇超的解题思路呈现在屏幕上。一些孩子看得特别认真,显然,这个想法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最后,祁小山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帮陈主任算算,该请谁来打扫卫生。大多数孩子的答案是,1100平方米的操场,清洁公司打扫一次需要550元,钟点工打扫一次500元,请钟点工更便宜。
可是,另几个孩子提出了不同意见:用清洁公司更好,因为清洁公司是大公司,有器械,虽然贵点,可是质量更有保障。这个答案真是太精彩了,它已经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数学问题,而是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权衡后的结果。
过去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一般是由教师通过主控台操作,学生在台下看教师演示,教师、学生、电脑之间没有实现真正的沟通。祁小山上的这一堂数学课,将计算机的交互功能作用更大地发挥出来,使教师从课件制作中解放出来,把课堂进行的主动权完全还给了学生。
据四川省电教馆的几位教师介绍,全省不少学校尽管建立了网络教室、校园网,可真正充分利用起来的并不多,能够尝试网络教学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祁小山的这节课并不十分完美,但可贵之处在于,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与学科进行整合,调动学生动手能力与积极思维协调配合,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热烈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