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伟 清华大学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84
卢达溶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北京 100084
【摘要】该研究以《工业系统概论》课程为基础对基于网络的协作探究学习做了实证分析,发现:(1)学习者使用频率最高、最喜爱的网络应用形式是小组合作完成课题作业;(2)在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进行了积极主动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活动,对所收集的资料做了较深入的分析加工,但小组内的合作讨论以及小组间的互动有待进一步加强; (3)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IT技能对于成功的网络学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认知风格的预测效应不显著。最后,本文对基于网络的协作探究学习的设计做了讨论分析。
【关键词】协作探究学习,网络学习,网络教学,学习者特征,实证研究
1 研究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1.1网络教学与网上协作探究学习
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功能特性和资源建立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和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网络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可以有不同的深度,从只是在原有教学方式基础上增加email通讯,或者增加辅助教学的网页,到完全用网络来管理学习活动,传输教学内容等。网络学习环境所带来的新变化可以归为三个主要侧面:信息资源传递与共享机制的集成性和跨时空性;信息表征与加工方式的超媒体化和灵活性;人际沟通互动方式的虚拟化和无限延伸。当前,与建构主义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相适应,协作探究学习成了为人所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由于网络学习环境的上述新变化,网络在协作探究学习上具备了更多的潜在优势,可以为这种学习活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如何利用网络支持学习者的协作探究学习,这是当前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网络环境下可以采用的协作探究学习模式。比如,Riel[i]提出了“学习圈”(Learning Circles)模式,若干个处于不同地方的教学班在一个学期中联合完成某个课程的学习,其过程包括:形成“学习圈”,策划所要进行的课题(Projects),交流与此课题有关的活动结果,发表作品,以及对整个过程的评价等。Harris设计了“远程协作课题”(Telecollaborative Projects)模式[ii],其中涉及到16种不同的具体活动形式,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人际交流、信息搜集和问题解决。另外,Levin et al.提出了“远程师徒制教学”(Teaching Teleapprenticeships)[iii],Bell & Davis设计了基于网络的“知识整合环境”(Knowledge Integration Environment)[iv]。在这种协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将主要不再是传递信息,而是为学生设计、创造协作探究的活动机会和经历,发挥学术向导和学习促进者的作用。
当然,网上协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是如何寻找信息、协作探究的?是如何分享他们所建构的理解的?教师应该在何种程度上发挥引导作用?应该如何评价协作探究学习的效果?等等,这些问题都还需要深入研究。[v]
1.2《工业系统概论》课程的网络教学实践尝试
《工业系统概论》是适应高等教育课程综合化的趋势而开设的一门综合基础课,作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的必修课和各工程专业的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通识素质。教学力求做到开放、创新,并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活动。在这门课中,我们进行了网络教学的实践尝试,基本应用模式属于网络增强性教学(Web-Enhanced Instruction),即教师仍然组织正常的课堂教学,而利用网络作为促进性工具,通过所设计的网络课程资源以及网络工具等来完成部分学习任务,增强课程的学习效果。在具体的网络教学模式上,我们主要采用了基于课题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和协作学习的方式,利用网络来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学习。
在结合这门课程所设计开发的网络教学系统中,按照用户身份的不同分别设计了四种界面:公共界面、组长界面、组员界面、教师(管理员)界面。公共界面也是访问此网站首先看到的界面,包括如下功能:新人注册、修改注册、登陆(通过识别账号和密码引导到相应的组长、组员或教师界面)、案例浏览、查询分组、浏览评价本次分组已提交组报告、浏览评价完成中报告(访问学者入口)、公共交互(留言板和在线交流)、帮助信息、浏览课程相关信息、友情链接。组长界面包括如下功能:撰写组报告(新建、修改、删除、提交,对于完成中组报告组员是可见的),撰写分报告(4种操作),浏览分报告和组员评价,浏览本人已提交组报告,组内交互(留言、聊天)。组员界面包括如下功能:撰写分报告(新建、修改、删除、提交),浏览个人已提交分报告,浏览完成中组报告,评价组内已提交分报告,组内交互。教师界面包括如下功能:案例管理(新建、删除、浏览),课程相关信息管理(3种操作),分组管理(自动分组、手动调节分组、结束本次分组),评分管理(组报告评分、分报告评分、评分浏览),学生管理(查询、删除)。
学生首次登陆网站首页需要注册,对于注册过的学生,使用“分层随机算法”进行异质分组,并指定组长。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案例由教师发布),并围绕此案例在小组工作区合作完成组报告,提交到公共区。合作机制是首先由组长组织全体组员讨论研究方法、论文提纲,并分配组内每个组员的写作任务,组员在个人工作簿上独立写出分报告,组长和其它组员均可通过评点栏对其提出意见,任何其它人也可以由访问学者入口进入进行评点,组员吸收意见后修改分报告,定稿后提交给组长,最后由组长根据组员的分报告整合出组报告。教师对每组的工作成果进行评定。成果由大家共享。优秀论文收入资料库保存,并长期接受浏览者的评点,内容常开常新,课程在积累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