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对网络应用效果的评价(六点量表1-6)
具体项目 |
平均值 |
标准差 |
1.总体来说,我觉得网络在这门课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
4.11 |
1.27 |
2.我非常喜欢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
4.20 |
1.26 |
3.我认为完全通过网络根本无法把一门课学好。 |
3.62 |
1.41 |
4.网络教学这种方式不利于我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
2.67 |
1.14 |
5.我宁愿去看书,也不愿意看网上的讲义。 |
2.98 |
1.64 |
6.网络使这门课的学习变得更有趣了。 |
4.40 |
1.12 |
7.网络很好地扩展了这门课的信息量。 |
4.68 |
1.08 |
8.网络很好地促进了我对这门课的理解深度。 |
4.12 |
1.06 |
9.网络很好地促进了我与同学的交流沟通。 |
3.70 |
1.16 |
10. 网络很好地促进了我与老师的交流沟通。 |
3.43 |
1.16 |
11.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非常方便灵活。 |
4.10 |
1.32 |
总体评价 |
4.04 |
0.87 |
注:项目3、4、5是反向题,在计算总体平均值、标准差时已对它做了反向处理。
3.4 学习者个人特征与学习行为、网络应用效果的关系
利用本问卷中中所收集的关于学习者的IT技能、自主学习技能以及认知风格的数据,我们具体分析了这些学习者特征变量与协作探究学习行为及网络应用效果的关系,表4列出了相应的相关系数(Pearson r)及其显著性水平。
表4 学习者个人特征与协作探究行为、网络应用效果的相关
|
协作探究行为 |
网络效果评价 |
IT技能 |
.37** |
.46** |
自主学习能力 |
.22* |
.02 |
视觉型风格 |
-.34** |
-.49** |
听觉型风格 |
.24* |
.27* |
动觉型风格 |
.26* |
.44** |
注:*p<.05, **p<.01,以下同
由表4可以看出,学习者的网上协作探究学习行为与其IT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听觉型风格倾向和动觉型风格倾向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视觉型风格倾向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学习者对网络应用效果的评价与其IT技能、听觉型风格倾向和动觉型风格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视觉型风格倾向之间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在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性风格的测验中,学习者需要对每一个项目做出排它性的唯一选择。其具体要求是:“面对下列各个词语,你的第一印象是看到了一副图画?听到了某种声音?还是某种动作感?”。对于每个词语(如夏天、婴儿等),学习者只能从三种感觉中选择其一。这种做答方式本身决定了三种风格在得分上的负相关趋势。而视觉型风格在学习者中是主流风格,大多数人的视觉型风格都更为突出,所以听觉型和动觉型风格与视觉型风格表现出了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8, p<.01; r=-0.80, p<.01。另外,学习者的IT技能与其动觉型风格之间也具有显著的相关(r=0.23, p<.05)。因此,表4中学习行为、网络应用效果与不同认知风格之间的相关并不能证明它们之间具有实质性的因果联系。
为了进一步澄清学习者的上述特征变量与其学习行为及网络应用效果之间的关系,我们以上述特征变量为自变量、以网上协作探究学习行为和网络应用效果评价为因变量,采用强行进入法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见表5、表6)。
表5 学习者特征变量对网上协作探究学习行为的回归效应
自变量 |
标准化β |
t |
显著性 p |
常量 |
|
1.47 |
.146 |
IT技能 |
.323 |
3.289 |
.002** |
自主学习能力 |
.268 |
2.777 |
.007** |
视觉型风格 |
-1.226 |
-1.248 |
.216 |
听觉型风格 |
-.489 |
-.817 |
.416 |
动觉型风格 |
-.720 |
-.987 |
.327 |
以上学习者特征变量对于学习者的网络协作探究学习行为的总体回归效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R2=.293, F(5, 83)=6.459, p=.000)。具体来说,学习者的IT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者的网上协作探究学习行为具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三种认知风格变量的回归效应均不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