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习资源设计:围绕所确定的学习主题和任务,我们还需要设计、开发相应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应尽量避免采用简单信息传递的模式,而应以超媒体的形式提供各种开放的相关资源,从而鼓励学习者对信息的搜索、选择、评价和综合,鼓励沉浸式的合作交流[ix]。这种学习资源包括课程材料、相关知识库、原始数据库(内容或其超链接)等,还可以将学习者所积累下来的与本任务有关的作品、个人主页、反思日记等连接到网站上。
(3)交互工具的设计:为支持学习共同体持续的交流协作活动,教学设计者需要为他们提供有力的交互工具,这包括界面友好的沟通工具(如电子邮件、功能不同的BBS、聊天室、有声聊天工具、争论性论坛、意见投票等)、协作工具(如角色扮演工具、虚拟白板、MOO、应用软件共享等)、个人主页空间、追踪评价工具(如电子档案夹[[x]]等)。
(4)共同体成员的组织:要增强学习者的“共同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学习,而且感受到团体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要根据学习任务及学习者的特点选择一定的组织方式,比如,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每个学习小组安排一个组长,负责协调本小组的活动,报告小组的进展情况,在网站水平上,安排课题负责教师、学科专家、若干辅导员以及技术支持人员等。
(5)交互过程及其监控调节:教师要围绕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展开与学习者的交互活动,同时要鼓励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活动,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提出问题,提出所要完成的作业,提供有关的个案研究及实际例子,从而激发他们的信息搜索、分析和综合等高水平思维活动。另外,教师要设计具体的协作任务,引发学习者的合作性的问题解决活动。另外,在整个交互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根据学习者交流、提交的内容评价各个学习小组的进展情况,评价每个小组成员的贡献,将过程性评价与最终的学业成绩联系起来。而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小组及个人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种评价和监控对于维持高水平的交互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总之,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我们将针对上述环节的问题创设更为完善的网络协作探究学习活动和环境。
4.2 学习者特征与网络学习的关系
在网络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哪些特征变量会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分析了IT技能、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感觉通道偏好与网络学习的关系。相关分析(表4)表明,学习者的网上协作探究学习行为与其IT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听觉型风格倾向和动觉型风格倾向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视觉型风格倾向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学习者对网络应用效果的评价与其IT技能、听觉型风格倾向和动觉型风格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视觉型风格倾向之间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但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表5、表6),学习者的IT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者的网上协作探究学习行为具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三种认知风格变量的回归效应均不显著;学习者的IT技能对于学习者的网络应用效果具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自主学习能力和三种认知风格变量的回归效应均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学习者的IT技能对于成功的网络学习具有显著的作用,另外,在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中,学习者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更多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因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在一项关于成人学习者的远程学习效能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内在学习动机对于远程学习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即具有较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内在学习动机的学习者更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远程方式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但在该研究中,IT技能对远程学习效能感的回归效应不显著 ⑥ ,这种不完全一致的结果还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检验。
5结论
本研究对基于网络的协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做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在本课程中,学习者使用频率最高、最喜爱的网络应用形式是小组合作完成课题作业,他们对网络协作探究学习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2)在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进行了积极主动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活动,对所收集的资料做了较深入的分析加工,但小组内的合作讨论以及小组间的互动都相对不够充分,有待进一步加强。(3)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IT技能对于成功的网络学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风格的预测效应不显著,由于这些结论是以《工业系统概论》这一门课程为基础而得出的,因而还有待通过更多的研究而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