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所学校的学籍可以同时选修多所学校的课程,修满学分可以获得多个学历证书与专业技能证书。今年秋季,青岛30余所中等职业学校将推倒“围墙”,学生跨校选修课程将成为现实。
青岛市教育局决定,从2002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起,在市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试点。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根据课时计算学分。学生取得必要的学分即可毕业。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条件跨专业、跨学校、跨年级选择课程;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一般不超过5年。
实行学分制后,学制也变得有弹性,以往固定的3年学制被打破。学生修满本专业要求的总学分,取得相应专业(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或岗位合格证书,操行评定及格,综合实习合格,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准予毕业或提前毕业,颁发毕业证书。提前毕业不超过一年。对跨校选择课程的学生,其在颁发毕业证书的学校取得的学分原则上不低于总学分的60%。
对学生取得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岗位合格证书,以及参加教育部门组织和认可的国际、全国、省部级和市级比赛得奖的,可按不同标准奖励学分。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多选技能课,以实用技能弥补文化课的不足,一样可以毕业。
据青岛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刘振海介绍,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成绩差别越来越大,分数高的有500多,接近高中入学分数线,分数低的,几乎没有成绩,尤其是英语单科,有的分数还不到20分,甚至还有个位数的分数。传统的教学组织方法不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照顾成绩好的同学,后进生听不懂;照顾后进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又觉得“浅”。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是进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建立更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
从2000年起,青岛市在部分学校进行了学分制和分层次教学的实验。
青岛经济职业学校,是最早进行试点的学校之一。他们把英语和数学课分成A BC3个层次,A班的成绩最好,C班适合成绩差的学生。每逢英语课,学生们像大学生一样实行“走班制”,到自己所属层次的班级去上课。
这种分层次教学的形式到底好不好?一个学期后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显示,C班的反响最好。一位同学说,他是带着失败者的阴影走进职业学校的,过去他的成绩最好也就60多分,大多数时候不及格。实行分层次教学后,他进了C班。老师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调整了教学难度,如今他的数学成绩考到了80分。他说:“我又有自信了。”
分层次教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如何确定。A班和C班的学生,都考了90分,但是分数的“含金量”肯定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青岛市教委建议参加试点的学校,参加较高要求层次考核者,所得学分为标准学分的100%;参加中等要求层次考核者,所得学分为标准学分的70%———75%;参加合格层次考核者,所得学分为标准学分的60%。
刘振海说,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可以促进学习基础差、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得到相应发展,最终达到全体学生获得提高的目标。它的积极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实行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比如,选课制度会给组织教学带来较大难度,过去课表是按班级排,现在,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课表;再比如,学校要组织骨干教师把学科具体要求(大纲)落实到不同层次上;实行选课制后,允许学生试听。老师等于是“挂牌上课”,教得不好的,就没有学生选,老师是否能够从容应对?而这一切问题,将在秋季开始的进一步试点中得到解决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