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新闻
浙江职业教育持续发展
2002-07-22    记者王淑军

字体大小:

  在全国职业教育面临困境的情况下,浙江省职业教育却保持了持续稳步发展的势头。从1991年以来的10年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从18.7万扩大到54.9万,扩大了2倍,高中段教育的职普比例始终保持在1∶1左右。去年,在全国中等职教招生数量仍在减少的前提下,浙江省中等职教招生总量比上年增加3.8万人,增幅达21%,居全国之首;重点职校毕业生(除升学外)一次就业率高达92.5%,其中27所达100%。

  浙江省从教育与经济均衡发展的高度,把职业教育纳入教育的总体发展规划,形成了职业教育必须做大做强的共识,实施了坚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坚持职普协调发展、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架设人才培养“立交桥”、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等一系列战略性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中职学校直接面向社会,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较高素质劳动者,使中职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学到一门或几门职业技能,使他们升学有望、就业有门,从而开辟了青少年学生求学成才的新渠道。全省绝大多数重点职业学校招生、升学、就业“进出口”三旺,许多职校招生时甚至出现学生、家长通宵排队的场面。

  高等职业教育的崛起,完善了职业体系,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仅近三年来,浙江批准或筹建独立设置高等职业学校37所,在校生规模扩大5.5倍,2001年高职在校生规模占到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的26%,使该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职的发展,也完善了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了浙江经济发展对一线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浙江职业教育支持面向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的办学方向,不仅为初、高中毕业生,也为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和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累计为社会输送了400多万初中高级实用型人才。如杭州下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一线员工中,72%是中职毕业生。又如海宁职高,兴办农字类专业。1999年该校对部分毕业生的抽查表明,中职毕业生家庭的人均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收入高出64个百分点。

  政策导向是关键(编余短论)

  伍莲

  我国各类企业的劳动力主体及相当部分的中级技术人才,大多是从接受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群体中选拔的。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出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容置疑。然而,近些年来社会上存在“普教热、职教冷”的现象,职业教育招生数、在校生数不断下降,使其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未有的生存发展挑战。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应对挑战,便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浙江省发展职业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保障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发挥好政策导向作用是关键;面对社会发展需要职教与家长学生倾向于普教的矛盾,只要各级领导坚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发挥好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同时下决心改革一切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职教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那么新世纪的职业教育必定能做大做强,再现辉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实施素质教育要找准切入点
· 《瞭望》:教育不公追问政策调整
· “长三角”职业教育向“国际化”升级
· IDC:未来教育行业电信服务市场展望
· “十一五”钦州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 全国高校大力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 贺国强:认真总结高校先进性教育成功经验
· 北京教育现代化指日可待 中小学成重点
· 赋予基础教育资源鲜活的生命力
· 河南科技大学推进创业教育系统化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