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已开始,但一些学校向外地学生征收的成千上万的高额“捐资助学款”却难住了这些学生的家长。一些家长为了孩子咬着牙把钱交了,还有些家长因为囊中羞涩,现在还在为孩子上学的事而奔波。
不交1000元就退学
见到许继伟是9月17日,学校已开学一周了。“政府不是说新学期借读费下调到200元吗?但学校却说,借读生还须每学期再交1000元‘捐资助学款’,否则就要勒令退学!”许继伟说到这,狠狠地抽了口烟。
许继伟4年前从安徽来京打工,他的女儿一直在海淀区一所中等规模的公办小学——青龙桥培星小学就读。许继伟说,上学期学校就要收这种所谓的“捐资助学款”,不过那时还叫“赞助费”,最后由于家长抵制而不了了之,但这学期开始却改了个名称,学生要先交钱才能再入学。在许继伟提供的交费收据上,记者留意到,这不是一张发票,上面仅写着“捐资助学款1000元”的字样,只有学校公章与家长签名。据另一位家长说,对同一班的学生收费也挺奇怪,有收500元的,也有收1000元的。
记者随后以“替亲戚小孩办理一年级借读”为名,找到了该校赖校长。赖校长说要交1000元的“捐资助学款”,“这是以前的‘赞助费’吗?”记者问。“不是,赞助费早就不让收了,这个‘捐资助学款’是允许的,家长自愿捐献的。”“那为什么有的公办学校不收这笔钱呢?”“每个学校不一样,我们收的还算低呢,有些学校最高的要收3万元!”
记者在调查中,虽然未找到赖校长所说的“3万元小学”,却碰到两所“2万元小学”。
2万元无商量余地
在望京做生意的杨先生来自江西,已为儿子到附近公办小学就读一事奔波了一个月,但至今无结果。
9月10日教师节这天,记者跟随杨先生来到了他家附近的朝阳区望京东园小学,一位王校长说:“如果你的孩子能达到入学条件,那就还需要一次性交2万元的‘捐资助学款’,没有商量余地。”
“不是借读费都降了吗?”记者问道。王校长当即回答:“主要有三个理由:第一,正是借读费下降了,所以我们要加收这笔费用;第二,这孩子不属于我们的招生范围;第三,学校经费有限。”
杨先生早就听说这三点理由了,据他之前跟记者说,他找了朝阳区教委,但教委说这都不足以成为理由。
杨先生不禁心生疑惑:“王校长,那钱是交到学校还是教委?”“交到朝阳区教委的捐资助学办,不过须先来找我,由我给他们打个电话,你拿到收款发票后再来办理入学手续。”
“是正式发票,还是一般收据?”记者问道。“当然是教委开具的国家正式发票,他们还会给你发一个荣誉证书,以表彰你们自愿为教育事业捐款。”王校长的回答很肯定。
但在东园小学校园内张贴的学生收款明细表上,记者看见,上面标有”借读费200元”字样,却无“捐资助学款”这一项。
之后,记者又随杨先生来到离东园小学不远的南湖中园小学,该校的“捐资助学款”是2.4万元。事后,记者亮明身份,电话采访了该校赵校长,他解释,学校收高昂捐资助学款,主要是由于校园建设投资很大。当记者询问能否减免时,赵校长回答:“我们有些家长是雕塑家、画家,他们自愿把作品捐献给学校,我们会考虑减免他们的捐资助学款。”对于家境一般的外地孩子,赵校长坦言“爱莫能助”。
教委规定捐资自愿
朝阳区教委监察科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如果确实存在这种情况,望京这两所学校的做法都是不对的,它违背了捐资助学款的自愿与量力原则。你可以让家长来反映,我们再去协调解决。”
朝阳区捐资助学办的许老师也解释道:“北京市教委最近特地召开会议,指出‘捐资助学款’在两个条件下可以收取,第一:在已安排公立学校就读的条件下,自己非要选择学校;第二,在录取时出现差分时。但这个款项的收费由各个区县的捐资助学办来统一管理,学校的收费也得统一上交,由教委开具发票。这个费用主要用于补充教育经费,从银行再下拨到各个学校,主要倾斜到贫困学校和外地孩子比较多的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