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专题研究 > 教育部坚决整治教育乱收费 > 各地现象
城乡教育经费投入悬殊分配失衡 资金盲目使用
2004-02-20    记者 刘菁 李兴文

字体大小:

    教育乱收费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乱收费的整顿力度,但风头一过,乱收费重又抬头,成为久治不愈的“痼疾”。专家分析认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分配失衡,教育资源不均,教育资金盲目投放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原因是教育乱收费的根源所在。

    城乡经费投入悬殊 教育资源调配失衡

    教育投入不足、学校经费缺口大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这一制约更为明显。

    总体上看,贫困地区的学校与富裕地区的学校之间、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经费投入和办学水平相差很大。2001年,小学生预算内教育经费最低的省只有356元,仅相当于最高省的十分之一;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最低的省只有518元,仅为最高省的七分之一。近年来,虽然国家已逐步提高了教育财政性投入占GDP的比重,但由于“普九”“危改”、教师住房建设、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工程纷纷上马,达标要求不断增加,学校需要大量的配套投入或运行维护费用,增加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学校资金需求的增长。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学校为达到一些硬件要求纷纷举债搞建设,致使大部分学校负债累累,有的因此将费用转嫁到学生身上。

    然而在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对教育投入相对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教育乱收费仍屡屡发生,其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学生数量庞大,导致教育供需矛盾突出,一些学校迎合和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收取择校费、点招费、转学费、转专业费以及各种与学生入学挂钩的赞助和捐款等费用,范围越来越广,标准越来越高,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这些乱收费远远超过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出现了部分家长一边声讨乱收费,一边又拼命挤进交费队伍的尴尬现象。

    学校盲目扩张 加剧资金短缺

    教育经费不足的一端表现为投入不足,另一端则表现为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低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加剧资金的短缺,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教育经费更难以为继,通过乱收费来弥补成为一些地方当然的选择。

    学校教育资金使用的低效率除管理不善外,最大的问题是学校投资的低效率。一些学校为争创国家、省、市重点示范校,制定了一些与自身条件和水平不相适宜的办学扩张计划,贷款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盲目扩大学校规模,新建校区或分校。一些中小学校为了达标升级互相攀比,用贷款、举债、赊款等办法,超出自身能力搞基本建设,教学楼刚建又翻新,一些重点学校建造得像五星级宾馆,几十万建一间豪华厕所等形象工程屡见不鲜,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欠下巨额债务。

    制度落实走过场 违规处罚欠力度

    在制止查处乱收费问题上,部分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严格履行管理职权,对乱收费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利用审批权限为学校“创收”开绿灯,如将未达到条件的学校核定为“社会力量办学”学校,违反规定批准一些学校搞“校中校”“校中班”。个别地方政府甚至以发展教育为由,越权出台收费政策。制度不落实,政策不透明使教育乱收费有了可乘之机。

    由于受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面的干扰,查处乱收费行为普遍存在调查难、取证难、处罚难的问题,处罚教育乱收费行为的力度大大降低。一些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将学校乱收费收缴财政后,政府随后又将收缴金额原封不动地返给学校。有的地方将因乱收费受行政处罚的负责人换到另一所学校继续任职。这使得乱收费者有恃无恐,导致教育乱收费屡查屡犯、屡禁不止。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吉安九中连年乱收费 校长免职学校被撤并
· 重庆教育收费公示不规范 被责令限期整改
· 山东:某些学校教育乱收费在打“擦边球”
· 牡丹江市4所学校乱收费乱办班被查处
· 调查:“一费制”受认可 乱收费仍突出
· 强迫订校服 赚取管理费
· 交1400元住“木板房”? 学生投诉高额住宿费
· 万州千余校长给家长写公开信承诺不乱收费
· 不交1000元就退学?高捐资助学款难住外地生
· 乱收费别找“保护伞”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