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没有质量,没有质量的教育,国家所需人才培养不出来,群众望子成人成才的愿望难以实现,于国于民不利。教育质量自然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怎样与时俱进,真正发挥效应;基础教育如何增加投入,向均衡化方向发展;职业教育怎样加快与经济社会接口,向社会输出高质量劳动者;扩招后的大学如何在调整学科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建品牌和特色上下功夫。“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社会在进步,经济要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无疑更要遵循国际经济发展准则行为处事。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增加,企业要升级换代,群众生活要进一步改善。朱镕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宗明义透过一连串数字表明,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经济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经济质量。WTO背景下的中国,无论国际地位、参与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还是保持社会稳定、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无不系之于经济质量和经济实力。经济质量上去了,才能更有效地占领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经济质量哪里来?有代表说,必须提升整个社会素质,提升产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特别是制造业、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素质水平,提升经济运转水平。试想,这其中哪一项离得了高素质的人,离得了教育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