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地方,教育乱收费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不仅行业内心知肚明,就连众多家长也似乎默许了。学校这个曾经被称为“天底下最神圣的地方”正在演变成一个喂不饱的“无底洞”。
今年上半年,石家庄市纪委对全市中小学收费及使用情况进行突击检查,检查结果令人震惊:仅市属5所重点中学,就查出违规资金3000多万元,数额之大令人咋舌。而教育部的抽查结果更让人吃惊:在过去5年内,全国中小学乱收费高达15亿元,清退10亿元。据统计,教育收费问题在全国已连续3年成为价格投诉的头号热点,在所有的立案价格违法案件中,教育乱收费的比例已接近30%。
学校乱收费为什么屡禁不止,乃至成了尽人皆知却又无可奈何的一个“痼疾”?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学校受利益驱动,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石家庄市纪委一位工作人员私下对记者说,这次之所以能查出3000多万元来,没有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事实上,每年去各所学校检查收费情况的部门并不少,但最后往往都流于形式。很多执法人员把检查当成了和学校处好关系的一种途径。上至领导,下至百姓,谁家没有孩子上学?谁给学校脸色看,学校保不准就会给孩子脸色看,这是平头百姓担心的,也是执法人员担心的。
二是各级政府对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学校自身经费困难。石家庄市一位小学校长说,上级除了工资,发给我们的教育经费是每学期每生10元,快10年了,几乎没增加过,还不够交水电费的。省会尚且如此,偏远的乡村更可想而知。承德市滦平县安纯沟门中心校小白旗学校校长张世平说,他在教育战线工作20多年,从没见过发放教育经费,学校维持运转就靠杂费。
教育界有关人士说,经费不足,还要办教育,就要允许学校“多渠道筹资”,让学校“多渠道”,却没有完善、规范的筹资机制,乱收费就不可避免。
三是教育资金被有关部门截留、挪用,某些学校主管部门充当了“盘剥者”的角色。一位中学校长向记者坦言,在教育投入上,教师工资、学校运转以及必需的建设,都需要资金支持。但这些钱常常在某些方面卡了壳。有时候,甚至连学杂费此类专项收入也被有些单位和部门挤占挪用了。
在沧州市南皮县,杂费是农村中小学惟一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这点钱全部用在学校身上都捉襟见肘,但乡镇文教室还要从中分一杯羹,每年要从每个学校“盘剥”50%。即使剩余的一半杂费,也同样由乡镇教研室瓜分一部分。一些校长对记者透露说,上级每年“强卖”给学校各种教学用具,这些钱全从这些杂费中扣。1999年,当地一所小学在被扣七扣八后,发现自己不仅分不到今年的杂费,反而还欠下教研室数百元钱。
在接受采访时,河北省教育厅一位人士曾忧心重重地告诉记者,教育乱收费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整治好的,背后与许多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像一个无底黑洞,要彻底改变非得多面下手动真格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