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使命 催人奋进
——十七大代表谈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办人民满意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十七大开幕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报告中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教育界十七大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代表们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育战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教育战线广大师生员工肩负着光荣的使命、神圣的责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前进道路上才不会迷失方向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者,十七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对报告作了细致的研究。他说,这个报告紧扣“四个坚定不移”的理论核心,清楚表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势,全面把握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出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自始至终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十七大代表、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姜异康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科学、更加完备、更加深刻,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姜异康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只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前进道路上就不会迷失方向。”
十七大代表、西南大学党委书记黄蓉生听了报告很振奋,她认为,报告高瞻远瞩,又关注民生,尤其是报告里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新发展,体现了党中央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明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近30年的变化翻天覆地,印证了“中国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优先发展教育,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需求
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写入十七大报告,在十七大代表、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看来,是一个了不起的决策。“十六大报告时提到了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这次明确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从这个目标出发认识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更突出了!”。
黄蓉生说:“十七大报告将教育放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优先发展教育,是站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她感到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责任更大了。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5年,已在98%的人口所在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近60%和22%,每年有近500万名中职毕业生和40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涌入人力资源市场。
“应当说,我国举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但却不是人力资源强国,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数量,从总体上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十七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许武认为,十七大报告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角度突出强调优先发展教育,正是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大学在促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则要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们既面临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又面临国内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支撑。”聆听了总书记的报告,十七大代表、东南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感受到的除了光荣,还有沉甸甸的责任。“党中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立足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作出的重要决策”,胡凌云说,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把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就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在这样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型进程中,教育无疑处在根本性的位置。尤其是高等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战场,更是责无旁贷。”许武说。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肩负重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一论述在教育界代表中引起强烈共鸣。十七大代表、福州大学副校长付贤智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肩负重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至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拿出来向国外支付专利费。代表们说,中国要提高综合实力,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也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统计显示,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有63%建在高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36%建在高校;正在进行试点的10个国家实验室,多数是依托高校进行建设的。十七大代表、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说,高校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的生力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高校理当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研究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十七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张立同说。“十五”期间,全国高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75项,技术发明奖64项,科技进步奖433项,分别占全国总数的55.1%、64.4%和53.6%,特别是在原始性创新和高技术研究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高校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发挥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行科研攻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张立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