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拦路虎”还是新机遇
2011-07-05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社交网站、网络学堂、博客群、微博……当代大学生寸步不离

  社交网站、网络学堂、博客群、微博……这些基于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延伸出来的新媒体几乎让当代大学生寸步不离。有专业人士称,这些新媒体不再是工具,而是形成了一种环境,工具尚属可用不可用的范围,而环境的概念,已经代表无法摆脱。

  新媒体发展受众的速度极其惊人。李开复曾说:“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校园里不用微博或者不看微博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会被同学们视为“外星人”。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来说,新媒体的出现及其在学生中的广泛应用,是“拦路虎”还是新机会?“红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否能与新媒体融合?近日,一场关于“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多所高校的学者们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新媒体在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明与普及,社会的虚拟化倾向日趋明显,虚拟的生存空间,是新媒体带来的客观存在。”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李林英说。

  李林英和她的同行们承担了一项有关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课中的应用的课题,该课题选取全国部分高校的近2700名大学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查显示,网络终端设备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大学生是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最早、最直接的群体。网络搜索成为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最佳途径,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将网络与自身的学业需求结合起来。登录网络社交工具成为大学生网络第一行为,63.1%的大学生连接计算机网络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QQ等聊天工具,16.3%的大学生则首先打开“人人网”(社交网站)首页,这说明大学生热衷于网上交往形式。新媒体在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推荐阅读开封教育学院宿舍紧张 近700大二学生"被离校"
  推荐阅读湖南新田违规高考调查 突击转职高考低分上大学
  推荐阅读西安交通大学:百年名校力破创新人才培养瓶颈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50强榜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高考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文科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理科招生50强名单

  而虚拟社会的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争议颇大。有人认为,虚拟社会的游戏规则应跟实体社会一样,以市场经济法则为依据。也有人认为,虚拟社会应该高扬人性,不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发展标准。但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新媒体深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这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李林英分析认为,这种挑战根源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由于互联网等新媒体中的虚拟主体与现实中的主体有很大的差别,具有隐匿性的特点,学生可以不受拘束,在网上随意发表观点,甚至散播有害观点。此外,由于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的信息是虚假的、黄色的、反动的,现有的技术条件对这些信息的发布、传播和接收难以有效地控制,这对是非辨别力不高、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影响很大。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祖嘉合说,新媒体满足了大学生对海量信息的需求,也解答了他们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疑惑,但是有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感较前几代有所下降,对网络的不信任感会延伸到现实社会中。对此,我们能做些什么?应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和反思。

  “因为新媒体强调受众对信息进行评述、解释、分析与选择,因此会张扬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质疑的精神。但大学生涉世未深,当他们将这些能力与精神迁移到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时,不免会出现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还可能沉溺偏狭的个人世界,甚至会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这需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加以引导。”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教师郭丽萍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为课堂变革装上新“引擎”
·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更应挖掘特色资源
· 新疆利用新媒体服务大学生思政教育
· 山东大学建新媒体平台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 搭新媒体“快车”中文教育转向
· 山东农大打造青年新媒网促进师生交流
· 新媒体改变校园生活与学习 指尖上的大学生存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务公开“着陆”新媒体
· 新媒体助力构建信息化校园
· 湖南大学运用新媒体开辟教职工思政工作新路径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