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紫金县古竹中学的贫困生向本报投诉称,学校上学期末发给他们的贫困生补助金“缩水”了,原本300元的补助金,到手后只有250元,剩下的50元“被捐给学校修篮球场”。记者日前前往采访,古竹中学回应称,学校是口头倡议学生捐款,并非强制。
贫困生:50元补助被学校扣下
面对记者采访,古竹中学贫困生回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班主任将补助金的表格发给贫困生,要求学生签字确认,班主任称300元的补助金中有50元要捐给学校建篮球场。
有学生问:“能不能不签字?”老师告知不签字就拿不到钱。“我们也只能签字。”另一名学生阿珠(化名)说。当天下午,他们果然只领到250元补助金。
刚从古竹中学毕业的高三学生阿莉(化名)向记者证实,在6月初临近高考的一次动员会上,校长最早提出捐款的建议。“校长建议我们给学校留点纪念,贫困生需要从补助金中拿出50元捐给学校修建篮球场。”阿莉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不捐又有什么办法呢?”阿莉认为,她虽然“捐”了50元,但“如果出于自己本意,我不会捐这么多钱”。古竹中学一位高一学生家长也称:“这怎么能算捐款呢?就是直接被学校扣掉的。”
根据古竹中学2010年12月的一份统计表,该校高中共有216名贫困生。
学校:口头倡议自愿捐款
对于学生的质疑,8月17日下午,古竹中学老师回应称,学生是自愿捐款,不属于强制,但学校老师只是口头倡议,没有任何捐款的倡议书和会议记录。
一位级组长称,在一次座谈会上,很多班主任在场,有校领导提出发动学生捐钱修建篮球场作为留念。不过,学校没有留下会议记录,只是口头倡议。此后,各班主任在班会上向学生倡议捐款。
为何贫困生都捐50元?有班主任解释说:“这是学生的从众心理,看别人捐了50元,自己也跟着捐50元。”也有班主任称:“也不完全都是50元,也有个别捐100元。”
负责财务的张老师说,捐款是缘于校外校友的提议,他们也为此捐了款。当记者提出查看捐款记录时,张老师表示捐款名单仍在各个班主任手里,而班主任则称名单放在家里。
为何老师不用捐款?张老师称,“老师也不是不捐,因为放假了,可能下学期会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