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媒体称改善农村贫困学生营养已迫在眉睫
2011-06-22    文汇报

字体大小:

  公款吃喝是老百姓最容易看到、深恶痛绝的腐败。因此,大大缩减预算中的所谓招待费,实行集体用餐的“AA制”,刻不容缓。从由此减少的支出中拿出一小部分,就可大大增加西部农村的“小餐桌”,而若干年后,我们将能看到其人力资本投资的巨大价值。

  改善农村贫困学生营养已迫在眉睫

  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的生活费补助总额超过100亿元,惠及1225万贫困寄宿生。

  另有消息称,有些地区还专门设立了鸡蛋、牛奶等补充项目,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

  这些资金和项目能给贫困寄宿生带来多大帮助呢?

  日前,央视记者赴西部四省区实地采访,关注西部农村学生的吃饭和营养问题。我们看到这样一些画面:在一个典型的贫困乡——贵州罗甸县班仁乡,学生在每学期开学去学校时,除了背书包,还要带几件必备的家当,比如炉灶和锅碗瓢盆,因为班仁小学的大多数孩子每天必须在租住的房子周围和一些空旷场地自己生火做饭——这里的露天厨房已经“开张”了近10年。

  记者的一个判断是,贫困地区小学生超三成营养不良。报道引用一项针对农村贫困学生的营养状况调查报告指出,营养摄入严重不足,维生素C的摄入量几乎为零,生长迟缓率近12%,72%被调查的寄宿生上课期间有饥饿感。改善农村贫困学生营养已迫在眉睫!

  在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还存在如此状况,实在令人不安。为此,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行动起来,为西部农村的一部分学校办起了食堂,为孩子们支起“小餐桌”,帮一部分学生解决了吃饭问题。从央视报道的一些学校的情况看,如果这些食堂能够坚持办下去,伙食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保证,那将是西部农村孩子的一大幸事,也将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幸事。不过,这件事的意义还要从理论层面深化认识,并且以制度保障它持续落实。

  对健康的投入,是形成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西部农村学生“小餐桌”的投入,是对他们的健康的投入。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对健康的投入,是形成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不禁联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欧洲国家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从幼儿园到中学,有些国家甚至到大学,无论学生的家境贫寒还是富裕,都提供免费餐食。这件事对战后欧洲人力资本的培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果说欧洲国家这一投入是其社会福利政策的一部分,而我们对西部农村“小餐桌”的投入还是扶贫帮困,还没有作为一项中长期的制度安排,但这两项投入产生的作用是相同的。二战后,欧洲许多国家的老百姓身陷贫困,和现在中国西部贫困农村地区一样,吃饱饭是一个问题。此时,老百姓本身对此的投入十分有限,就像在西部农村,孩子们每周从家里拿一点粮食,至多再带些蔬菜或咸菜。在这个当口,为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提供免费或部分免费的餐食,其边际产出是很大的,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当然,这份餐食是低标准的(在央视的节目中我们看到,即便标准低,西部的孩子们已知足了),但惟其如此,才能长久,也符合公益性投入的原则。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贫困生就该有贫困生的样子吗
· 资助政策送上门 贫困新生入学“三不愁”
· 四川贫困生明年可享4项资助新政
· 中国将建信息系统 对贫困生资助精准度提高
· 高校为何频出“伪贫困生” 评选制度需完善
· 教育部:禁截留挤占挪用高校家庭贫困生资助金
· 贵州发放7亿元生源地贷款 13万贫困生圆大学梦
· 高校规定抽烟不能被认定为贫困生 被指因噎废食
· 全国已有143万贫困生签订助学贷款合同80.7亿元
· 贫困生补助金疑被学校强捐 校方称仅是口头倡议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