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在云南亲自参加辛亥革命。他在《辛亥革命杂咏》一诗中追忆了这段革命经历。诗中道:
同盟领袖是中山,清帝推翻民有权。
起义武昌全国应,扫清封建几千年。
云南起义是重阳,下定决心接武昌。
经过多时诸运动,次成一夜如开场。
朱德自辛亥革命以来,亲自经历封建军阀割地称雄、搜刮民财、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势危殆的现实,自己投身革命、振兴国家的志向,在军阀统治之下又难以实现其志。困惑之际,1922年,朱德到上海后,遂即转赴北京,与好友孙炳文见面。他俩商定再返回上海去拜见孙中山和陈独秀。
会见他们崇拜的领袖孙中山时,朱德首先对孙中山的人格和他的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表示钦佩,但对他的革命策略和方法,则有些不同看法。孙中山建议朱德重回滇军,组织驻广西的滇军起来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并且答应可以先付给他十万元作为民编部队的经费,朱德婉言谢绝了。朱德对孙中山说到,他对孙中山和革命党人采取这个军阀或那个军阀搞同盟的策略,已经失去了信心。他说,实行这种策略的结果,总是革命派,军阀势力增强。朱德承认自己在这种重复的错误中,已经耗去了宝贵的八年。他还告诉孙中山,他决定到外国留学去寻找救国的真理。
1956年10月11日,朱德作了《纪念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一文。文中写道:“孙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充分地表现了坚决和勇敢的革命精神。他不怕困难和失败,他在遭受失败后,又整顿好革命队伍,重新走上战场。孙中山先生能够随着历史的变化不断地进步,由早期的主张推翻皇帝、建立民国而进到晚年的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倡导民主革命而进到主张实现世界大同。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是在前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