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北京论坛 > 动态报道
“新媒体与社会”分论坛聚焦国际传播秩序,众学者共析“新媒体神话”
2007-11-03  北京论坛  卞卓舟

字体大小:

发言人Vincent Mosco的演讲题目为理解新媒介:从神话到政治经济学

发言人Paul Rutten的演讲题目为数字化与媒体:出版业的案例

发言人Joseph Turow的演讲题目为分割社会与整合社会媒介:怎样达到最好的平衡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奉新媒体神话,他们相信技术可以左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走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能够提供一个全民参与的沟通平台,从而彻底消解时空壁垒,构建公平正义、无垄断的国际传播新秩序。

  面对这一“新媒体神话”,加拿大著名学者Vincent Mosco教授、赵月枝女士和美国著名传播学者Joseph Turow教授等多位嘉宾在11月2日举行的北京论坛“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分论坛中,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新媒体神话”的产生:“技术解决一切问题”

  “发明者总是乐于赋予新技术以神话的意义。”Mosco教授认为,新媒体神话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的重复”。从人类将构建和平世界的诉求寄托于电报的发明开始,“电子乌托邦”就成为了传媒界的热门话题。人们将新媒体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意义升华,称其“通过软件系统把人类脑力成果永久保存”,使得“全宇宙智慧得以共享”,并且“运用技术创造了全新境界”。

  Mosco教授肯定了新媒体发展对于文化互动产生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明确表示“不同意这些神话制造者的观点”,因为“神话让人们忽视问题的存在,技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赵月枝女士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例子回应了Mosco教授的新媒体神话分析。她说,IPV6的网络协议应用在中国形成了一种新媒体神话,人们更加相信“三网合一”不再是梦想——互联网、电视网、电话网可以跨越社会其他阻碍,依靠单纯的技术进步相互融合。人们也开始相信中国人能依托这一技术进步,用“两弹一星”的精神打造中国自己的网络空间,倾举国之力赶超美国。

  “有了目标和共识,还需要实际的操作能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依旧充满问题和挑战。”赵月枝女士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新媒体神话”遭遇挑战:“技术不能改变权力关系”

  Mosco教授认为,由于新媒体技术不能改变权力关系,它所伴随的数字化鸿沟、劳动力市场动荡和商业主义侵蚀等问题不可能依靠技术发展本身得到解决。

  由于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人们接触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程度差异很大,从而产生了难以逾越的“数字化鸿沟”。新媒体技术的渗透又使得劳动力市场格局改变,大量的工人被迫失业。而人类对于商业利益的追求使得新媒体发展难以避免商业主义的侵蚀,经济问题更为突出。

  “中国IT界在核心技术标准领域的努力大部分都失败了。”赵月枝女士也从多方权力制衡的角度强调了新媒体发展的阻碍和挑战。赵女士以2004年的热门事件——“中国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WAPI强制施行,因国际IT企业不合作而归于失败”为由头,分析了跨国资本力量对于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境外媒体的观点对于国内新闻媒体报道的强大影响。

  Turow 教授则从社会分割与整合的角度对新媒体发展进程提出了质疑。“随着新媒体技术逐渐发展,广告商们往往直接向目标人群提供个性化信息,形成小众传播。”Turow 教授分析说,“这种分割社会的新媒体体系造成了信息歧视、信息的不平等接触等问题,使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紧张化。”

  “新媒体神话”的反思:“要用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问题”

  用神话认识技术,会忽略问题的存在。Mosco教授通过对新媒体神话的深刻反思,提出了“要用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问题”。赵月枝女士也认为,为了分析国家主导的技术自由发展与国际资本运作间存在的矛盾,我们必须运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全面的视角。

  Mosco教授进一步阐述说,政治经济学能从四个方面理解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历史”的视角能使人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技术发展史的无意义重复;“社会性”的角度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完整考量;“道德原则”的哲学意义阐释了个人与社会的内在关联;而“实践性”又要求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全面考虑这四种视角,才能深刻反思“新媒体神话”,正确认识新媒体发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为课堂变革装上新“引擎”
·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更应挖掘特色资源
· 新疆利用新媒体服务大学生思政教育
· 山东大学建新媒体平台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 搭新媒体“快车”中文教育转向
· 山东农大打造青年新媒网促进师生交流
· 新媒体改变校园生活与学习 指尖上的大学生存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务公开“着陆”新媒体
· 新媒体助力构建信息化校园
· 湖南大学运用新媒体开辟教职工思政工作新路径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