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哥伦比亚大学亚洲与中东文化系杨国斌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在该文中,他试图证明互联网和和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共同演进的过程。
四年来,杨国斌一直保持对于上述问题的关注和研究。11月3日,他在北京论坛“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分论坛上,并发表了“互联网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持续演进”的发言。结合新近的研究,杨国斌认为,在中国互联网将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同时公民社会的发展也会刺激互联网的进步,二者彼此独立,但又紧密互动,呈现共同演进的现象和趋势。
杨国斌教授在新媒体分论坛上发言
中国的网络正行驶在高速轨道上。据杨国斌统计,2002年底,中国有5910万网民,到2007年6月,这个数据达到1.62亿。2003年以来,手机短信、论坛、博客等呈现出迅速发展状况,如更新比较积极的博客已经从2002年的23万发展到2006年的770万。
杨国斌认为,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公民社会尽管因政治因素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增长是总体的趋势。他关注中国非政府组织特别是环保组织的发展,2002年,中国有100个环保组织和184个学生环保组织,2005年,两个数字变成了200和1000。
杨国斌认为中国电子公民社会的发展快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人们上网更多目的在于发表个人观点多于商务或者政治话题,公民社会为互联网提供了社会基础和传播需要。他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这一点在公民活动和志愿协会里体现的更加明显,在网络的支撑下,网络和公民社会创造了许多网络事件,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发展。
杨国斌认为,非典、工业事故、环境危机等事件公民社会和网络的发展带来的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他说,这样就迫使企业家更加关注公民的需要,政治家需要理解公民的需要,来实行控制或者推进,“于是互动性增加,控制提高了门槛”。
他认为尽管目前中国国家仍为主导,但越来越多的受商业利益和普通情感的影响,在信息时代,完全的信息控制是不可能的,民众和团体通过多种渠道方式获取信息,正是从这种意义,从中国的现状出发,网络和公民社会将持续演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