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日北京论坛(2007)“企业社会责任”分论坛上,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杨贤教授一篇题为《中国的产品安全:问题与行动》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自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产品安全问题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就此,北大新闻网记者对杨贤教授进行了采访。
中国出口产品安全受关注是“因祸得福”
北大新闻网:您在刚才的报告中说,今年5月份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国出口产品安全事件是“因祸得福”(blessing in disguise),您能谈谈为什么吗?
杨贤:食品安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持续发展,这类事情的发生提高了大家对环保、产品安全等问题的关注程度。在这些方面,如果我们做得不够就可能会受到国际的指责,这会带来两个好处:一是引起了注意,比如这一事件使中国政府、企业、媒体、公民等都对产品安全问题给予关注,提高了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二是建立了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现在采取的行动会带来未来的后果,我们会因此改良自己的行为。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blessing in disguise”。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成长的烦恼”
北大新闻网:在报告中,您讲到产品安全、环境污染、劳工标准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经济发展中“成长的烦恼”(growing pains),您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其中有哪些是普遍性的,哪些是中国特有的?
杨贤:产品安全、环境污染、劳工标准等问题本身都是很普遍的,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都经历过这些痛苦。
发展的早期没有足够的信息,会因为无心之失而伤害到别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正是缺乏意识;时间久了以后,我们会有更多信息,无心之失会比较少,但又因缺乏资金、技术等而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环保做得不好不是因为领导层不愿意做,而是因为公司的组织能力不够。
所以,“成长烦恼”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开始的时候因缺乏信息而没有意识;第二,意识逐渐加强后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源而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第三,意识和资源都有了还要慢慢培养组织能力。只有这三样都具备了,公司才能上下一心,把环保,产品安全等社会责任做得更好。
北大新闻网:发达国家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
杨贤:我觉得有很多东西可以向他们学习,第一,学他们已经学到的东西会大大节约信息获取的成本;第二,可以学习他们的技术;第三,通过让他们接受我们的产品,来促进我们更好的解决产品安全问题。
北大新闻网:这次论坛的一个主要的分歧就是企业责任应该加强还是减弱的问题,您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当有一个怎样的界限?
杨贤:我觉得企业责任加强还是减弱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而定。中国的法律很多,但问题在于实际执行的力度,我认为首先应该提高的是政府的运作能力,加强监管的力度,而不是仅仅法律上的加强或减弱的问题。
北大新闻网:您怎样评价中国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您认为从自身的特点出发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杨贤:我们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也正在不断进步之中,中国的企业生产成千上万的产品是很正常的,这其中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产品安全问题,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而应该尽可能减小它,直到为零。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建立合理的激励系统来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很重要。我相信经过一定的时间,我们会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北大新闻网:许多知名跨国企业在最近十几年持续不断的向外界发布企业社会报告,而且毫不隐晦地自报家丑,这带给中国什么启发?
杨贤:我觉得这正是中国企业应该做的。透明性是非常重要的。金融、会计等领域的实践表明,透明性能显著减少资本成本;企业的这种举措也能够赢得消费者的广泛信任,短期内可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长时间来看这种影响肯定是积极的。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分散了企业社会责任
北大新闻网:您认为全球化会对产品安全、环境污染、劳工标准等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提出怎样的挑战?
杨贤:当今全球化和外购等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而且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这会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越来越复杂的要求,我觉得全球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有以下一些方面:首先全球化产生了一个在国际范围内分散的资源配置系统,一个最终的产品形成过程是一个网络结构,其中的各个部分可能来自不同的主体,这给产品安全问题原因的识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比如,一个小孩因吞咽了玩具火车的某个部件而导致伤害是谁的责任呢?很难说得清楚。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环境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竞争压力,企业更容易因减少成本而只图眼前利益,造成社会责任的履行不力,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另外,在国内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治理成本由消费者以缴税的方式提供,但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下,生产者政府的治理成本往往不能由消费者的政府进行补偿,这也会加剧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总之,全球化造成的行为和后果的分离会加剧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
学者简介:
杨贤教授,纽约大学斯特恩(Stern)商学院国际商务Abraham Krasnoff教授,经济学、管理学教授,并担任纽约大学中国研究所主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系名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顾问教授。
研究领域包括国际企业金融、企业战略、外国直接投资,以及制度、经济发展和公司行为间的关系。其研究论文多次发表在经济、金融、战略管理及国际商务顶级刊物中,现任《国际商业研究杂志》顾问编辑、《管理学会评论》编辑委员会委员、《管理科学》副编辑,并被推选为美国银行业学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