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北京论坛 > 论坛信息
分论坛——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2007-04-24  北京论坛  

字体大小:

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Cultural Diversity, Harmonious Society and Alternative Modernity: New Media and Social Development

  美国哲学家杜威说过,“社会不仅仅靠传播和沟通得以维系,社会可以说就存在于传播和沟通之中。”对传播媒介的批判性审视一直是人文与社会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今天,以互联网、数字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介正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并将原本由于物理和文化距离而相互隔绝的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新媒介的发展和社会使用,就没有全球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但是,借助新媒体而蓬勃展开的全球化过程并不完全符合人们的乌托邦想象。

  新媒体改变了媒体与受众、组织与民众、权威与大众以及个体公民之间的交往方式,它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自由、主动性和流动性,还有疏离感、物化和文化冲突。监视、权力与垄断也隐藏在民主、分享和平等镜像的不远之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围绕新媒体所引发的社会议题与围绕现代性所引发的社会议题具有同构性,新媒体的社会表征正是晚期现代性的一种体现,那就是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主体性的激烈重组。本论坛拟邀请国内外相关学者,从历史、社会、文化、技术、政治经济学等角度对新媒体的社会使用进行理论和经验层面的分析和批评,为构建一种进步的、人道的现代性与全球秩序贡献力量。

  本分论坛拟从“历史视野中的新媒体”、 “新媒体与公民社会”、“新媒体与文化认同”、“ 新媒体与国际传播秩序”、“ 新媒体、产业发展与社会责任”、“ 新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建构——一种修辞学的视角”六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为课堂变革装上新“引擎”
·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更应挖掘特色资源
· 新疆利用新媒体服务大学生思政教育
· 山东大学建新媒体平台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 搭新媒体“快车”中文教育转向
· 山东农大打造青年新媒网促进师生交流
· 新媒体改变校园生活与学习 指尖上的大学生存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务公开“着陆”新媒体
· 新媒体助力构建信息化校园
· 湖南大学运用新媒体开辟教职工思政工作新路径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