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走进博物馆,就是最大的教育进步
记 者: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关系怎样?我国的情况如何?
吴 明: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同,更多培养孩子自主发现的意识,教会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了解历史、艺术和自然的进程。博物馆教育在人生成长中不可或缺。发达国家的孩子们一年至少会去三到五次博物馆,不同的博物馆带给孩子们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这些体验在孩子成长阶段起到很大的作用。
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又具有共性,他们都属于公民教育。博物馆教育丰富了教育的形式,让教育不单纯是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进行,博物馆通过丰富的资源让教育变得更生动形象,弥补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我们每天都在喊素质教育,但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走出来,现有的教育体制限制了孩子们走进博物馆。随着终身教育及素质教育的提倡、博物馆价值的重新认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意识到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性,加上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假期到博物馆来的人数日益增多。我认为只要让孩子们走进博物馆,他们就会有收获,都是教育的进步。
现在部分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博物馆资源,做了很多努力来加以利用。比如北京市开展中小学实践大课堂,带动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另外也有些学校在博物馆设计教学课程,如三里河三小上学期在博物馆开展的主题教学活动“见识之道——中国古代文字”,就由首都博物馆配合一起进行。博物馆也通过开展各种亲子活动,加强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当然这些方面的结合在我国还只是开始起步,我们在尝试着一些工作,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结合,比如首都博物馆与北京八中分校合作,参与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尝试开展博物馆资源教学化项目。而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台湾的博物馆,这类项目已经开展地很成熟。比如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评估审核以后,允许博物馆提供学生必修课程,所得学分是教育部门认可的,这样将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也可能会成为我们博物馆教育发展的方向。
推荐内容>>EDU深度专访吴明: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博物馆 专栏>>博物馆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