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范围内由技术引发的高等教育变革的步伐正在加快,特别是以课程为载体和基本单位的开放共享尤其引人注目。麻省理工学院自2001年以来所推出的开放课件项目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已迅速发展成为波及全球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而在当前,更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犹如“数字海啸”,再次引发了学者们关于高等教育本质和变革的讨论。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理念内涵与实践特征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不仅重新定义了网络时代的课程教授和知识传播方式,而且也再次彰显了大学在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上的内在追求,借由网络传播和技术的力量,大学“知识围墙”正在瓦解,知识传播途径更加便捷多样,其传播的深度、广度、速度可以为每一个有网络连接的人共享。这些变革显现的实践特征和背后蕴含理念内涵可以概括为信奉知识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种公益,免费开放共享。
1.面向全人类的知识共享
从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的“神话知识型”到古代社会“形而上学知识型”再到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型”,知识的获取和保存一直是特权的方式存在,知识的私有化和商业化不可避免的把知识局限在那些有支付能力的人中,由此带来的教育市场化又引发了社会分化和社会公平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基都在于“知识的合法性受到挑战和质疑”,后现代“文化知识型”强调知识的文化性、境遇性、批判性,这种带有主体有意义建构和内在理解过程的知识消解了“普遍的知识分子”的特权,取代的是“具体的知识分子”的人权,大学开放的是知识,知识可以为全人类共享。
任何一个社会最大的抱负就是要教育其公民,为所有人提供高质契合的高等教育也是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最高理想,学习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学习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学无止境是人类社会回答未来的挑战。然而,人类历史上这一美好的理想主义却从未成行,因为机会的有限性,支付能力和选拔考试一度成为决定学习者是否能进入高校求知的选择性手段,然而,无论何种看似严谨的教育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不公平的,合理的制度构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等种种避免不公平的尝试只能是对公平的弥补和改进,却无法从根源上把选择的权力给与个体。然而求知是人的天性,这种天性不应被扼杀在“条件”的框架中,学习的机会和意愿也不应由社会做出选择。“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意义的核心”。
一直以来,商业利益总是阻碍知识传播的重要因素,而麻省理工学院一直反对知识的私有化和商业化,并把开放课件运动视为一项“知识的慈善事业”,“解锁知识,启迪智慧”被彰显在MIT OCW主页上。新近兴起的MOOC的也是面向所有人免费的课程平台,北京大学周其凤校长也曾公开表示网络公开课程“让全国人民共享北大”不再是梦想。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大学必须开放,让每个人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和自由选择权,网络的传播和技术的发展使课程的开放共享成为可能。任何人,任何时问,任何地点成为这场运动的标识。
2.以知识为根基的大学开放
开放始终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核心价值,“真正的开放应该缘自高等教育的内在理想。开放并非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知识是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知识的传播和创造的一直是大学的基础和核心,知识的生产和传递的本质决定了大学的开放性。高等教育的内在理想是扩大知识的传播和交流而非知识的封闭和隐藏,知识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态系统,在这个被称为“知识经济”“后工业社会”的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大学的任务是创造知识(通过研究)和传播知识(通过教学和图书出版),那么通过资源的开放共享将知识传播出去就理所应当,这与它的任务完全契合。大学的开放是建立在知识之上对共同探究知识的开放。且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是现在社会的中心,更多的人和更多的机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它和要求得到它。大学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批发者和零售者不能逃避服务”。
这种社会服务是扎根在文化领域的知识服务,大学的开放并不是无所不包的,而是建立在知识的秉性上的。因此这种开放,大学必须坚守“精神贵族的气质”,失去知识水准的大学开放必然也会失去大学的声望。当知识得到公开和自由分享时,并不会对知识造成损益,相反,会促进知识的更大限度的利用。MI TOCW的知识公开共享给MIT带来了巨大的赞誉,也使MIT成为这一开放领域无可非议的领军者。“没有围墙的大学”也被彰显在中国爱课程网的主页。“开放”的理念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更大程度上的合作和共享。
3.以技术为手段,以网络为媒介的知识共享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无不彰显了技术革新教育的理念。改进的线上播放平台、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以及强大的课程体验评估系统等技术使得大规模、在线、开放、互动成为可能。像edX使用的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开放源码教学平台,它不仅可以提供视频课程和论坛平台,还提供模拟实验室,使学生进行模拟实验。Coursera致力于通过开创性的方法、游戏般的体验和前沿研究来转变在线学习和校园学习。Udacity正在使用的技术不仅要改变教育获取方式和课程,同时还要改变教学。但正如edX宣称的那样“他们关心的不是技术,而是人”。MOOC的这些革新者他们的意愿不仅是改进远程教育,他们更宏伟的愿景是革新教育。
“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可能的媒介形态的发展给传播过程本身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丰富了知识传播的路径和形式”,从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远程教育以及现在所经历的由移动互联媒体所掀起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知识分享的范围愈加扩大。“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开启于21世纪初期,其传播途径依靠的是更加强大的Web2.0技术,它更加彰显了互联网的精神——平等、开放、共享、个性、互动以及对创造的高度尊重,互联网的本质(开放、共享、沟通)与大学的使命(知识的传播)在此高度契合,使得开放共享更为可能。
4.“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知识构建
为所有人提供同样的教育是教育的危险之一,“以学习者为中心”,不仅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趋势,也是网络与高等教育联姻的真正魅力所在。基于Web2.0推动的学习模式的变革真正赋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权利,“学习者应该对教育目标和教学过程拥有一定的控制权,他们应该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有权决定学习的内容、方法、时问、地点以及和谁学习”,这些在“开放教育资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中已经成为现实。
此外教育软件的开发适应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更加强调学习者与他人的讨论和互动。开放教育资源还带来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通过虚拟仿真课堂、实验室,一步步的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并提供连续反馈的教程,这些反馈信息能帮助学生顺利学习下去。在此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自我构建式的,因此每个人所构建的知识也是不同的。“我们现在有技术使我们回归到我们知道的最好的教育体验中去:个性化、参与互动”。由技术引起的教育变革其理念经过了从强调过程到强调人的转变,越来越体现出以学生者为中心的理念。
课程开放共享的十多年来,虽然带来了令人振奋价值观,但在实际运行中依然面临着许多困境,比如是否能突破“创新者困境”,免费提供课程资源的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何克服课程较低的完成率问题,知识的共享是否会造成文化趋同,传统教育的接纳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商业运行模式是否出现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着课程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