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充分理解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把握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需要,按照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才能建设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资源。
同时,摒弃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把真正实用、好用、价廉的设备引进来,让真正好的资源流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月9日至10日,2005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2005年电教馆系统将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开发的力度,大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资源建设,推动教育资源持续发展。要深入了解农村和城市中小学对教育资源的实际需求,紧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教育资源开发的进度,加强基于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和计算机网络教育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非常重要,但从全国来看,现在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地方连“路”都没有,要先把“路”修通,把平台搭建起来,这样才能走“车”,才能让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据了解,目前教育部正在通过工程项目的形式,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建设、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标准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过去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有路无车”、“有车无货”、“各自为政”等问题,已经开始得到初步解决。随着一系列适应国内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信息化需求的应用平台、软件、网络课程和资源的逐步推广应用,“信息孤岛”正在慢慢地缩小,软件建设跟不上硬件建设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硬件平台搭好以后,资源建设就是最突出的问题。在我国,特别是对于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差距,提高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推进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目前,配合相关工程项目的教育软件资源建设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教育部面向社会征集、遴选、审核了34家出版单位选送的1116个条目、5272盘片的教学光盘;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已经建成了总容量达148GB的教学资源库,这个资源库与试点工作所征集的资源整合后,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卫星数字专用频道,免费向全国农村中小学开放,深受欢迎;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经制作完成了与教材配套、适合农村小学使用的小班教学光盘;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天安排11个半小时的“空中课堂”电视节目和教育部网站信息广播节目,所有建卫星教学收视点的中小学都可以收看;中央电教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部以平均每周4G的数量,通过卫星IP广播向全国农村中小学免费提供教学资源,内容包括面向学生学习、面向教师教学及教师专业再培训等方面。另外,教育部与文化部已经商定共同推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进校园。
“尽管如此,适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学的资源仍显不足。”中央电教馆馆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主任陈志龙表示,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快资源建设,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开发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据陈志龙介绍,为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教育资源建设,支持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拓宽教育资源建设的渠道,扩大资源建设规模,满足全国农村中小学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今年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育资源自愿捐助活动,并把教育资源的捐赠作为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一项长期和经常性的工作。所有捐助的资源经过评审、整合后,通过卫星数据广播传送到农村学校,同时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网站和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发布,供广大教师和学生使用。
据了解,经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教育部已经整合了中央电教馆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从事教育资源工作的力量,成立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成立该中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集中力量,做好、做大教育资源,满足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而中心的主要任务有两方面:一是代表教育部做好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规划和协调工作;二是做好国家工程项目资源的征集、开发、评选、审查、整合和发送等组织工作。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