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描绘了近几年来新加坡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取得成功的一些主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旨在对我国当前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新加坡
一、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新加坡政府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认识到了教育必须走信息化发展之路。在1997年4月,出台了新加坡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规划——MasterPlan (MP),该规划到2002年已基本完成,于是2002年新加坡政府又推出了新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规划。因此,大家将1997年出台的规划称为MasterPlan 1 (MP 1),将2002年的规划称为MasterPlan 2(MP 2)。
MP1是新加坡政府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而将信息技术结合到教育中去的规划。其指导思想是,教育应该不断地预测未来社会的需求,并为满足这些需求而努力。未来社会所需的技能焦点将集中在思考、学习以及交流等方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和学是年轻一代获得上述技能的关键途径。该规划着力于为年轻一代寻求一个更为广泛的走向信息技术之路的基础。
为使MP1能够顺利地进行,该规划中明确地提出了信息化教育应达到的四个主要目标:
1. 加强学校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拓展和丰富学习环境。 教师和学生们正在步入一个校外教育资源日益丰富的新时代,要与别的(国内的、国外的以及各社区的)教育机构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这些新的学习联系将帮助学生培养和建立起在这个无垠的世界上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观念。
2. 鼓励创造性思维、终身学习的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获得、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自学的习惯,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策略将寻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互相协作、有效地判断等能力。
3. 改革教育过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将为教育带来改革创新的生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和学习策略为课程设计和教育评估开创了新天地。MP1还为学校提供了自主使用信息技术资源以满足学生需求的方式,同时指出了在进行学校规划时要考虑开发学校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能力。
4. 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行政管理方面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使用将促使学校内部、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和有效,这将增强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上述四个目标的实施,主要体现在四个大的要素中,即课程和评估、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物质和技术基础、人力资源开发。
1. 在课程与评估方面
学习过程将从信息的获得逐渐转向强调有效信息的发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以及有效地进行思想交流等方面,信息技术在此转变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MP1实施伊始,新加坡教育部首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进行教学的乐趣和先进性,从而使得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
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打开了一片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广阔天地。它鼓励和支持程度较深的自学,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将学习范围扩展到标准课程之外,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得更加活跃。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并且具有交互性,可以极大地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允许他们以适合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中,首先是软件与课程目标的匹配问题。在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之后,信息技术被引入了新加坡中小学校的所有科目。根据当时可用的软件情况,在MP1实施的初期, 最初阶段小学在英语、数学、科学和中文等科目引入了信息技术。中学阶段引入信息技术的科目则更为广泛,包括地理、历史、英国文学,以及公民和道德教育,因特网的使用更为宽泛,开放性的工具软件也引入到所有的科目。
总的来说,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整个课程的首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念的理解和思考技能的掌握,每个阶段学生都要获得一些相应的信息技术技能。中学毕业以后,学生至少应该具备桌面出版、使用电子制表软件、建立和使用数据库以及从光盘和网络上查寻信息资源的能力。
在上述新的学习环境中, 新加坡当时的教育评估模式虽然仍然有效,但其内容已发生了变化,如何使用信息、学会思考以及交流的技能成为这一时期教育评估的主要内容。同时,在评估形式上,信息技术的使用则更加有助于通过多个科目领域和多种技能对学生进行评估。
2. 在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方面
在MP1中为开发和获取一系列与课程目标相关的软件制定了策略。新加坡教育部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服务中心,用于学校查寻、浏览和推荐软件并提供因特网的站点,学校有自主权决定自己使用什么软件进行教学。教育部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使他们具备评估软件的能力,鼓励他们通过电子公告牌与他人共享信息资源。当软件与课程要求不能完美地相互匹配时,还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地选择可用的软件,同时还建立了一个便于学校获取资源的出版体系和数字媒体资源库。
按MP1的规划,新加坡教育部帮助每所学校联网,并将因特网视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教育内容和学习资源,网络成为师生之间、学校之间互相交流、协作、分享思想和资源的得力助手。
开发与课程相关的教育软件并使之商业化也是MP1所倡导的。新加坡教育部从MP1实施之初就致力于该项工作的开展,它们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规范,以确保所开发的资源内容与课程相关。同时,鼓励软件产业为开发和提供学习资源服务,号召软件发行商为学校提供优惠服务,鼓励他们根据学校的需求定做教育软件、提供售后技术支持等。
3. 在物质和技术基础方面
MP1明确规定了到2002年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国家标准。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决定在2002年以前的发展速度及硬件资源的分配情况,但到2002年每所中小学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标准,即到2002年,新加坡每两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教师课堂教学应该有30%的课时利用信息技术。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加坡政府在1997-2002年内投资20亿新元以购置电脑,为学校建立全面的网络、开发软件及教材、教师培训等。除此以外,每年还要投入6亿新元给中小学做经常性开支(如电脑维护、开发软件及教师持续培训等)。
目前,新加坡中小学的所有学习领域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利用信息技术的机会。除了计算机实验室,电脑还出现在教室、图书馆和其它专用教室等地方。这更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使得学生在课堂之外仍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由于体积小、携带方便,许多学校选择了在教室里使用笔记本电脑,它可以节约紧张的空间,使得学生在进行小组学习时更为灵活,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班级通过更换配置来发挥其不同的功用。
现在计算机已成为新加坡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MP1规定教师与所提供的笔记本电脑比率是2:1;学校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调整,保证在课堂与课后教师最有效地利用计算机。MP1也为每一所学校提供遍布校园的网络设施,确保每一间教室和所有的学习场所都能方便地获得各种课件、因特网以及数字媒体等资源,这些设施使得在学校之间分享教学资源成为可能。现在所有小学4年级以及4年级以上的教师和学生都有E-mail账号。
4. 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
有效而又持续的教师培训计划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规划的核心。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备操作信息技术设备和在学生中推广新学习策略的能力。在MP1启动之时,由于人力资源比较紧缺,首先培训了一些高级信息技术讲师,在规划执行的第一阶段这些讲师将对第一批实验学校进行培训;第二阶段,第一批实验学校每校再分别负责3到4个非实验校,依此类推。而第一阶段的那些高级讲师则作为所有学校的顾问。这种方法可以在各学校迅速地培养信息技术人力资源。
MP1还鼓励一些高级学习理论研究所、信息技术公司、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参与到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之中。这些参与者将与学校达成协议,为学校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提出技术上的建议,并保证学校有源源不断的理论与实践资源库。
在新加坡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必须经过国家教育学院的专门培训。按照MP1的要求,国家教育学院制定了相应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以确保其培训的学生都具有基本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到2002年底,MP1规划已基本完成。该规划的有效实施极大地推进了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其发展水平置身于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前列,新加坡的教育走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MP1的有效实施,为21世纪新加坡的社会发展培养了优秀的劳动力。对于年轻一代,对于新加坡的未来,是一项物有所值的投资。从2003年开始,新加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MP2。
MP2(2003年~2007年)是新加坡教育部针对已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准的新加坡教育推出的,与MP1相比,它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①学生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主动学习; ②在课程、教法和评价相结合方面,要比以前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③为了自身的发展和职业的要求,教师要更加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④学校有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自身;⑤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学校要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研究;⑥要建立一个信息技术的专门部门,更好地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传播和使用。
与MP1主要针对学校基础设施及教师基本技能的要求相比,MP2更加侧重于使教育更好地满足明天的需要,这从下面的比照表中可以反映出来。
MP2制定了一套完整、系统的方法,将教育中的一些环节——课程、评价、教育指导、职业的发展以及学校文化等与信息技术更好地、有机地整合起来,并呼吁教育界的人士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挖掘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潜能。
下面是MP2对课程与评价、职业发展、接受能力、研究和发展等方面的一些具体的要求:
1. 在课程与评价方面
①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课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建动态、灵活的课程体系;②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创建一套格式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2. 在职业发展方面
①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要形成一支综合的、稳定的职业人员队伍;②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和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3. 在接受力和能力建设方面
①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②积极支持学校使用信息技术的自主权;③加强学校领导层信息能力的建设,信息化建设方面学校有更多的自主权。
4. 在研究和发展方面
为了更好地开拓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研究和发展工作要引导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提供相关的论证,即在教育中怎样的技术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未来教育的需求。
二、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育信息化的开展为新加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契机,也带来了新加坡教育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审视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所走过的道路,令我们深思。 毫无疑问,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与新加坡全岛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紧密相关。除此以外,笔者认为下述一些可操作性的因素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
1. 正确的理念是新加坡教育信息化蓝图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教育信息化改革伊始,新加坡各界人士就已充分地认识到,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社会文化进步乃至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信息技术是为人服务的,是师生更好地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工具,它无法代替校长和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但是,有无一种全新的信息化理念,进而培养一种与社会发展同步的信息处理、运用技能,是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以更好地学习信息化技能作为其教育信息化规划首先要关注的要点,因为它可以使师生知道自身怎样做才可以达到信息化的要求。这就避免了无谓的空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 政府的鼎力支持是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得以快速发展的保障。新加坡政府在1997-2002年间投资了20亿新元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同时每年另投6亿新元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常性开支,并给每一名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教师以经济资助。这些物质上的投资使得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能按既定目标如期实现,新加坡教育信息化步伐在几年内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3. 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作用。教师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关键,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在MPI实施之初,一个全面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就已开始落实。到1999年,所有在岗教师都已接受了信息技术的培训,新教师在上岗前都经过了新加坡国家教育学院信息技术的培训。现在,几乎每一位新加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使用信息技术,他们不但在教学、交流和行政管理方面使用信息技术,而且还使用信息技术设计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
4. 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MP1给出了学校每一个阶段要实现的目标,但如何实现和怎样实现,则并没有做强硬的、统一的规定,而是允许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实施办法。
5. 强调社会各行各业的积极支持。从教育信息化改革伊始,新加坡政府就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与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融合在一起,呼吁社会相关的领域和部门给教育信息化提供帮助与服务。
综上所述,坚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明确又循序渐进的工作程序,充分调动了学校自身的潜能,确保了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如何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走出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之路,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地研究和实践。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