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2001年9月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程,到2004年秋季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全省140个县(市、区)已全部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目前,高中课程改革也开始启动。教育课程的重大改革必然带来整个教育的重大变革,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必须有超前意识,跟上这一重大变革,搞好配套服务,保证课改工作健康、有效、持续进行。
现状分析
山东是个教育大省,中小学校有22万所,在校生1256.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798所,在校生128.8万人。各级政府坚持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强化“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采取分类督导机制,加强对县(市、区)义务教育实施水平的监测和督导检查,积极推进各地办学水平的提高。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递增,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多种形式办学,使山东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整体推进。作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随着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系统也出现了可喜局面,就全省教育技术装备的投资情况来看,每年都在递增,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是12.8亿元,2003年上升到14.3亿元,2004年达到16.8亿元。再如,围绕新课改,山东信息技术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7个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通过国家验收。全省高中、初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开课率分别为100%、88%、40%、45%,与网络连通的学校比率分别是95%、55%、20%、45%。全省中小学有教学微机64万台,平均26人占有一台教学微机;微机室8800个,校园网近3000个,16个地市,90个县区建立了区域网,淄博、东营、潍坊等市已实现了校校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东营、威海、滨州三市的试点建设工作基本完成。
综合当前的情况,山东教育技术装备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
山东教育新一轮的超常规发展,要求教育技术装备必须同步配套,甚至超前装备。我们按照全省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规划,对照新课改的标准要求,逐步实施,一环接一环地向前推进。在抓好理化生实验仪器、图书、实验操作材料、体卫艺器材等常规装备的基础上,加快工作重心转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信息技术教育上来。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当前,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使教育和教学的形式、手段、方法、环境等得到更新,使传统的教育理论、课程结构、师生关系、人才培养模式等面临挑战,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用,是教育思想观念的革命,最终将促进教育的整体变革。
(二)教育装备的供配日趋市场化
我国市场经济正在逐渐走向规范成熟,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大。因此,计划经济下的供应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生产企业、经营公司相继走进校园,学校自主权增大了,他们可以根据各自所需,自行选择卖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能随之弱化,我们内部的仪器公司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支撑。这种市场机制虽然灵活自主,但由于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还不健全,政府采购招标办法落实不到位,诚信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也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弊端,假冒伪劣商品流进校园,有的实验仪器药品带来不安全因素,甚至危及师生人身健康,还有个别采购人员吃“回扣”,有的干部产生腐败现象,学校这块神圣的净土受到污染,教育形象受到损伤,教育装备技术工作出现松散管理,个别地区进入无序混乱状态,亟待整顿和规范。
(三)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存有偏差
基层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教育技术装备的重要性,舍得投资搞装备,可真正为新课改发挥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出现了某些偏差:一是重投入建设,轻使用管理;二是重静态管理,轻过程指导;三是重评估督导,轻交流监督;四是重视升学应试,轻视实验操作;五是重教师备课使用,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六是重课堂的实验使用,轻课余的开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教育技术装备的正常作用难以体现,出现了与教学改革脱节的现象,难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思路与对策
教育技术装备是基础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大教育的要素之一,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犹如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做好保障工作。教育事业大发展必须有精良的装备,这是对我们从事教育装备工作的同志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一)管理体制创新
目前,山东省直事业单位面临改革,我处是省教育厅下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必然面临体制改革问题,在改革过程中,不是失去了管理职能,而是争取强化管理职能,用管理促进经营扩展,用经营效益促进管理服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事务,是其他部门办不了,也办不好的,其职能也是其他部门所不能替代的。努力实行体制创新,要充分体现教育装备的事业性,达到“政务公开、强化管理、服务装备”,切实承担起“规划、规范、指导、协调、供配、服务与监督”的职能,要不断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进程,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二)工作内容创新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而且又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换的。从计划经济时代教学仪器“购、配、查”到现在的教育装备“建、配、管、用”,从过去仅满足于课堂和台凳到“普九”的“三机一幕进教室”,到现在的实验楼、综合楼配套基建,“校校通”、“校园网”工程建设,教育装备工作内容在不断变革、装备工作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发展。工作内容又将涉及到如何建立和完善装备经费投入、保障体系、管理体系、使用体系、用人体系、政府采购体系等方面,还将向培育市场、发展教育产业等领域拓展。这些都是我们教育装备工作者的任务,该管的要管好,该办的要办好。
(三)构建联盟创新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面大量广,涉及多个层面,一定要整合资源,优化组合,达到最佳效能。山东省由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生产企业三方构建战略联盟,共创山东教育技术装备的辉煌。凡有管理职能的市、县区教学仪器管理部门加盟,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加盟,所有生产经营教育装备的企业加盟,三方成为合作伙伴,利益共享,实现多赢。教育主管部门注重的是社会效益,看重的是当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行业协会是“决策”与“执行”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的服务组织,在部门、学校与企业之间穿针引线,架起桥梁和纽带,让企业得到实惠,维护会员单位的利益;生产企业关注更多的是经济效益,在服务经营中创效益,也是在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四)经营模式创新
教育市场的广与深是其他市场无法比拟的。整合教育市场势在必行,通过科学管理、严格规范,要创造一种充满生机、发展与创新的行业氛围,促进教育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今年初,我省组织探讨新的经营模式,由原来的单项供配变为省、市、县三级联合,通过建立市、县两级分支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逐步实现集团化经营模式,走上规模经营之路,达到纵到底、横到边的市场景象。同时,对生产企业的产品实行“准入制”,实行阳光采购,大宗业务必须实行招标,杜绝不合格商品流进校园。
(五)促进教改创新
根据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情况,我们继续做好全省新课程各学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的编制工作,重新修订了《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与设施配备标准》并加大投入,配齐配足教学所必需的基础性的仪器设备和设施。围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加强学生实践探索和探究性学习的要求,积极组织研制、开发、配备适应和满足课改教学需要,与新教材配套的仪器设备,使教学仪器的目录编制、新产品开发生产和装备跟上新教材使用的步伐,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的同时,大力探索和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
(六)队伍管理创新
山东要抢占教育的制高点,就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装备的先导性作用,并以装备为突破口,促进全省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离不开一支能打硬仗的教育装备人员队伍。围绕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工作队伍的创新,积极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去年,我处实行了全员聘任制,即中层干部竞选制,全体人员竞聘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经过这次人事改革的洗礼,建立了正常化、规范化的竞聘制、合同制、考核及分配制度,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的格局,大家形成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紧迫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作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要十分注重学政治、学理论、学技术、学经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成功,教育技术装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发展的历程表明,任何改革都充满了危险和风险。我想,课程改革也不例外。为了减少失误,规避风险,我们教育装备工作要勇立潮头,大胆探索,积极寻找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做好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让这一涉及中华民族复兴和亿万孩子福祉的事业健康、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完成培育世纪新人的大业。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