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自2000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式启动以来,第一个由教育部牵头、多部门联合印发的针对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线上教育平台体系,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加强国家、省、市、县、校级平台体系建设,统筹利用网络和电视渠道,促进资源共享,渠道互补,覆盖全体学生,国家层面完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可以说,一个“互联网+教育”“电视+教育”双平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格局正在构建形成,将为均衡全国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在这里,“电视+教育”的教学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回人们视野,重新定义了在线教育格局。疫情期间,“电视课堂”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支持下,中国教育电视台从2020年2月10日开播《同上一堂课》电视教学节目。“停课不停学”期间,共有来自北京清华附小等十余所学校282名教师走进“空中课堂”,累计授课997课时,覆盖人口超过13亿;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重点覆盖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1.44亿家庭用户,网络不畅的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孩子的上课学习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格局下,《意见》的出台对新时代线上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认识线上教育的新内涵、如何认识“电视+”在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可能起到的变革性作用,将是未来线上教育发展的关键核心。
“电视+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新途径。2020年2月24日,陈宝生部长在教育部党组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网上教育教学平台建设,完善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审核机制。在2021年教育年度工作会上,陈宝生部长再次指出,对于线上教育教学来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两个关键环节就是优质内容和传播平台。疫情期间,参差不齐的线上课程和网络不通达导致的“爬山上课”等现象,所暴露的平台安全、内容安全以及技术安全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优质、科学、严谨、普惠应是国家级线上教育平台的担当和使命。在《同上一堂课》授课的教师、课件内容经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审定评估,课件和课程播出全部按照广电高清标准进行,无论在内容安全和收看体验上都始终坚持“国家标准”。同时,该电视教学平台依托我国从1998年开始进行的“村村通”“户户通”工程,覆盖无盲区,天然具有普惠基因。此外,对学生,尤其是年纪较小的低年级学生而言,电视直播课程信号稳、易操作,屏幕大、课件清晰,比手机、电脑具有更大的优势。办好国家标准的“电视课堂”是事关立德树人、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电视+教育”是稳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新实践。2021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之举。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重点是以解决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公平为前进方向。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偏远农村仍有384万名学生在近10万个教学点学习。这些教学点由于规模小、师资弱,学生们只能混班上课,且普遍存在教师“下不去、留不住”、课程“开不齐、开不好”等问题。通过“电视课堂”方式将高质量、成体系的名校名师课程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可切实帮助优质教育在农村地区扎根。
2020年秋季学期起,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统筹支持下,《同上一堂课》优先推行电视课堂进校园,服务于18.18万名农村小学生和1.39万名乡村教师。从开课以来的情况看,电视课堂通过低成本高质量的教学方式,快速实现了在校集中电视学习、教师当堂辅导的“双师教学”模式,不但可帮助规模不大且互联网基础条件不好的学校和教学点补齐规定课程、丰富教学资源,解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问题,而且成为当地教师可观摩可学习的样板课程。对切实提高当地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夯实脱贫成果、探索推动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了全新有效途径。未来,中国教育电视台还将逐步落实中西部农村地区全部小学及教学点的电视直播课堂全覆盖,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小学课程基础上,提供更加系统化、多样化、全面化的课程,使农村学生及教师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电视+教育”是破题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线上教育新格局下,电视作为信息化建设中的“老兵”,发挥出强大的新能效。在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变革的加持下,在中国教育改革进程快速发展的驱动下,“电视+教育”也被重新定义和认识,或将成为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破题之点。
以更具前瞻性的理念认识“电视+教育”。“电视+教育”的全新教育教学模式,不能以简单的“线上”“线下”进行物理划分。电视教学作为课堂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自身基于技术发展、媒介传播规律上的“节目”特性,又有教育教学的专业化属性。它既可以独立使用,又能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机互动,共同完成完整教学目标。它既能按照学科、学段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又能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碎片化、场景化、知识点化的精准投放,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目前,作为国家级两大线上教育平台之一,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的教学应用场景和可能性具有强大的潜力,电视独特的入户、入课堂、入校园渠道和便于集中观看的特点,一定会使其在发展过程中超越狭义的线上教育概念,形成独有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加强平台体系建设,强化应用和评估。“电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融合教育教学模式,要真正实现“应急变常态”“辅助变支持”“割裂变融合”,必须变被动为主动,遵循教育规律,以服务师生和校园为核心目标,以系统管理、强化应用、教学评估为导向,进行全平台、全流程设计和打造。2020年秋季学期进行的《同上一堂课》统筹全国近1000名优秀教师,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制作团队和教研专家经过前期充分调研磨合,开发出全新的“电视课程体系”,并研发了满足学校实时收看、回看回放的“同上一堂课”专用机顶盒,更应用云互动的电视直播课堂模式,让北京演播室的名师与边远地区师生远程互动。经过2020年春季、秋季两个学期课程体系的打造磨合,“空中课堂”广受欢迎,效果卓著。通过技术升级,利用机顶盒的交互技术实现过程评价和追踪、提升教师的应用体验、增强学生学情分析反馈,电视课堂的教学质量体系将更加科学。
《同上一堂课》开播于2020年2月疫情暴发之时,全面升级在9月开学之际,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之前被正式纳入国家级在线教育平台,其意义不仅仅是电视课程,更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顶层设计下,以国家级专业媒体发挥专业力量凝聚共识、主动作为、融合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大力推进现代教学,是中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工程。基础教育搭载技术发展,是未来知识获取方式、传授方式的重大变革。如何利用好、统筹好、布局好“空中课堂”平台,也是新时代下教育治理能力的一次挑战和提升,新时代下的“课堂革命”已然开启。
(作者:袁小平,系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副会长)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04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观察
相关内容:
>>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