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博客
熊丙奇:狂热的奥数与个性化教育
2011-01-27    熊丙奇

字体大小:

  当奥数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上周六召开教育实践报告会,校长刘彭芝在会上喊出了“奥数不是反革命”。她认为,由于家长望子成龙、一些培训机构漫天要价,加重了学生负担,以致于现在奥数被严重妖魔化了。(中国青年报1月25日)

  刘彭芝校长因在中国人大附中开设“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遭遇了很多的压力,诸如北京人大代表联名签字反对奥数;接到恐吓信;高考成绩刚公布人大附中整体拔尖,就有人在网上造谣,说他们集体作弊;她家的门被人用胶糊上,无法出门……而她的这一番言论,在网上也遭遇新一轮的板砖。

  我不认为刘校长的话有什么错,奥数没有原罪,在国外,奥数存在了几十年,并没有遭遇像我们这里密集的“炮轰”,被要求叫停。她开展的人才培养试点,也在国外可以找到很多案例——美国有《天才儿童教育法》,奥巴马上台后推出了力争上游计划。英国对成绩排在5%~10%的优秀学生实行“特别教育计划”。俄罗斯有“国家支持天才教育措施”。韩国则推出“天才教育法案”。

  奥数在我国的变异,是有目共睹。导致其变异的教育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严重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家长争着让孩子进好学校,由此,好学校就会对学生进行选拔,奥数就是其中的一个选拔工具;二是中高考体系,以学科分数为单一指标,为获得考场的高分,学校和家长就会让学生们学深一点、学难一点,很多参加奥数培训的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是获奖,而是提高学习成绩。概括而言,奥数成为了升学的工具,不管孩子有无兴趣、有无能力,都逼着孩子学奥数。

  我一直反对因这种变异,而一刀切取消奥数,否则,那些有数学兴趣、爱好、特长的孩子,也没有途径去拓展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这本质上是因噎废食。理性的态度,当是治理导致变异的病因,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同时改革中高考体系。

  对于这样的建议,有教育人士告诉我,就是努力推进教育均衡、改革了中高考制度,在中国,也行不通。其理由是,在国外,100个学生中,只有5~10%的孩子会特别优秀,这是公众基本接受的事实,因此,对于自己的孩子会有比较准确的定位;但在我们这里,尤其在城市里,几乎100%的家长都希望让自己孩子成为前5~10%,并按照前5~10%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奥数就是这样走火入魔的。为此,能治理的办法,就是简单明了地消除5~10%的优秀生,除了取消奥数之外,近年来的呼吁,还包括取消高中的重点校、重点班。

  这能一取了之吗?既然有需求,取消了奥数,他日会出现其他培训内容,取消了重点班,会有示范班出笼。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我国教育的现状就是以90%的人的“教育失败”来成就10%左右的学生成功————个个学生被家长要求成为前10%的过程,就是努力证明自己“失败”、“不行”的过程,而有意思的是,家长们会把这一责任归为教育的问题,却不愿意认为自己教育孩子的观念偏差。

  家长们这样认为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之中,每个社会公民有严重的身份差异;从事不同的行业,有显著的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差距;从事不同的工作,也有高低贵贱。换言之,期待孩子成为10%的优秀者,无非是想让他们获得一份好的工作、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否则,就是碌碌无为之辈。

  这是我国与英美等国家教育的显著差别——英美的教育,更多针对受教育者本身的需求,用我们这里的话是“因材施教”,实施的是个性教育和多元教育,有针对前5~10%学生的优才教育,也是情理之中的,这与教育公平无关,而是突出教育个性——近年来,我国教育在强调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但对于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公众的理解就是绝对的、无差异的教育——接受这样的教育,也不是什么“成龙成凤”,由于每个公民的社会地位平等,从事不同行业、职业,待遇差距并不严重,因此,教育并不扮演界定公民身份的角色,不具有诸多非教育功能,学生读奥数,关乎兴趣,与未来找个好工作关系不大。而我国的教育,工具色彩超过教育色彩,“知识改变命运”充分说明这一点,家长在送孩子读奥数时,大多是这样做工作的:你只有上了奥数班,才有可能进好的初中,进了好的初中,才有可能上好的高中,进了好的大学,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用网上流行的话说,拥有快乐的童年,等待你的就是失败的青年、中年!

  奥数在我国的遭遇,就是个性教育在我国的困境。教育的本质,是完善每个受教育者,这就应是富有个性的教育,而我国社会和教育,给所有人的成才模式,是单一的,此前奥数的疯狂和当下要求取消奥数,都是单一模式使然。何时5~10%的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奥数,其他学生按照的个性、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教育内容,大家不挤在一条道上,何时我们才能真正谈个性教育以及拔尖人才的培养,这不仅需要教育改革,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其他制度改革,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往往是纠缠在一起,彼此牵制的。

  博文地址:http://edu.blog.edu.cn/2011/619443.html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奥数成名校敲门砖 禁令年年发为何阻不了报班热情?
· 可以打倒奥数,不能打倒数学
· 中国奥数“神话”教师:别让数学“躺枪”
· 暑期奥数仍疯狂 十余年禁令被指“打水漂”
· “奥数题”缺席今年北京高考 较难题目约占20%
· 你的孩子是不是学奥数的“那块料”
· 培训“变脸”死灰复燃 北京再发禁令清理奥数
· 教育部派检查组全国巡查 向奥数班择校费开刀
· 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却屡禁不止 奥数怎成"滚刀肉"
· 河南查处招生违规问题 严禁“奥数”与入学挂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