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学研究院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座谈会举行
韩启德讲话 罗豪才、郑欣淼、季羡林发来贺信 任继愈、查良镛(金庸)、李学勤、傅璇琮等出席
本报北京6月17日电 今天,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沁人心脾的古琴演奏为北大国学研究院成立15周年纪念座谈会拉开了序幕。15年来,北大国学研究院以“龙虫并雕”为方针,为发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5年来,我们撰写和编辑的书籍、刊物超过2000万字,编写的大型学术刊物《国学研究》 已出版了19卷;撰写的《中华文明史》四卷本首次印刷11000册,一个月就售罄,随即加印,半年之内共印了22000册;我们先后和有关机构合作,拍摄了《中华文化讲座》100集、《中华文明之光》150集,出版了《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50种和配图本《中华文明大视野》一套8册,系统地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招收了6届博士研究生,目前已有两届毕业;我们召开了有国际一流学者参加的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还在校内外举办多次公益性学术讲座。”座谈会上,北大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激动地回顾了15年来取得的成绩。
据了解,国学研究院在北大校园其实是一个没有编制也没有固定经费的虚体性的研究机构,“但是,他们却团结了校内100多位老师,充分发挥北大文、史、哲、考古等人文学科的雄厚学术力量,龙虫并雕,一方面做研究,一方面做普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种‘虚体办实事’的作风,值得大力提倡。另外,他们通过学科交叉出精品,所保持的平和的学术心态,都是学术界值得总结的经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出席了今天的座谈会并在讲话中这样说。
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为北大国学研究院成立十五周年专门发来贺信。今年已是96岁高龄的著名学者、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因病住院不能出席座谈会,但他不让秘书代笔,执意亲笔书写了贺信,因为身体不好,写就这封信竟用了两天的时间,据了解,这也是季先生近期以来所写的最长的一篇文字。
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国学大师任继愈,著名作家查良镛(金庸),历史学家李学勤,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傅璇琮等著名学者出席了今天的座谈会。他们表示,北大国学研究院为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思想,而且对于当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也极具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在中国的现代化和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季羡林:国学日益为全世界所重视但仍任重而道远
袁院长、各位学者:
热诚祝贺北大国学研究院成立十五周年。
国学,实际上是中华文化的同义词。
有几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现在日益为全世界所重视,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可以充分证明这件事。
现在我们的任务,用一句常用的话来表达就是任重而道远。
作为全国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当仁不让。但是,我们却不能(用)陈陈相因的老办法来研究,我们必须认清新形势,提出新办法,使中国文化能在当今错综复杂世界上真能闪耀出新的光辉。和谐,这一伟大的思想,实际上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同西方的征服自然的思想相对峙、相抗衡而发展的。试把中国张载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思想同西方的所谓进化论的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摆在一起来看,其高下,其深浅,真有天渊之别。
但是我们切戒自满,我们必须有创新的精神。中国古人所说的“满招损,谦受益”必须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季羡林
07.6.16
|